“這幅也是!”
“不懂呢,就別吭聲!”
同夥的質疑讓李問的神情有了一絲的不自然,但是他依然蹲在了畫的旁邊,有些畫匠的虔誠,
“國畫裱畫師有一門手藝,”
“可以把一副水墨畫,一層層揭開,根據宣紙的厚度,一般可以揭三層,頂級畫家是力透紙背,就算揭開三層,每一層都幾乎一模一樣,”
李問的聲音有羨慕,有迷茫,
“這張墨比較淺,應該是最下面那層。”
老段的表現超出了孟輕舟的預料,至少這一版的《無雙》,不會讓發哥專美於前了。
接下來發哥的一段表演告訴了大家,氣場這東西真不是每個演員都有,舉手投足,莫不自成一派,
《無雙》成了!
《無雙》中的主線是製作假美金,整個過程複雜繁瑣,對於不知道假鈔製作過程的觀眾們來說是個非常新穎的題材。特別是電影中展現出來的整個製作過程是遇到困難,解決困難,
節奏的把控就非常重要,其中眼花繚亂的工具和專業術語更是平日裡大家都不接觸到的,這也是一個獲取知識的過程,讓觀眾覺得製作鈔票也像是一門藝術!
《無雙》的拍攝,是孟輕舟做導演以來,最舒心和放心的,做導演最開心的是什麼?自己拍的電影口碑好、票房高,
但除此之外呢?找到一個好演員,更爽的就是找到一群好演員演繹自己的作品,
拍攝《畫皮》和《紅海》時,孟輕舟一天最高的拍攝記錄是65個鏡頭,正常電影的拍攝一天基本上在20到100個鏡頭之間,
《無雙》打破了孟輕舟的拍攝記錄,最多的一天拍了82個鏡頭,袁玉眉估計,在香港的拍攝會提前一週左右,又省錢了!
香港的戲份不算多,加上都是老手,整個劇組的日常很順暢,當然這得感謝人家英皇,
在荷李活大樓旁樓梯街,拍攝“畫家”與李問買外賣的那場戲,就有人來收“清潔費”,英皇派駐在劇組的工作人員交涉了五分鐘,打了兩個電話,幾位大哥就走了,這就是地頭蛇的威力。
今天晚上孟輕舟請客,地點是發哥選的,號稱“發哥飯堂”的九龍城,“坤記牛腩”的老闆對孟輕舟他們說,發哥經常吃的咖哩牛筋腩,膠質豐富又腍滑的牛筋,拼肉味濃郁的瘦牛腩,味道相當的正宗,推薦幾位內地過來的一定要嚐嚐,
段意洪和吳崗在拍攝時所展現出來的精湛演技,重新整理了發哥的認知,也得到了他的尊敬。
這次《無雙》的拍攝,所有的龍套都是英皇組織的,這些龍套入戲之快,和主演配合之流暢,讓孟輕舟充分理解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有多麼的輝煌。
香港的大多數影視劇演員,他們的演技全都是練出來的,90年代亞洲電影市場繁華促進了香港電影的高產,即便這使得當時粗製濫造的爛片大行其道,但正是這種高產的狀態給予了每個演員大把大把反覆磨練演技的機會。
他們大多能以自己最快的方式抓住角色的特點,然後讓狀態立刻入戲,只是在需要挖掘角色更深層面解讀的時候就會顯得力不從心,這大概也是因為當時香港電影行業急功近利的原因吧。
這種情況也催生了大量的龍套熟手,對片場十分了解,領會導演意圖很到位,這也是目前香港電影的優勢所在。
發哥的推薦讓幾人大飽了口福,和發哥、發嫂道別後,孟輕舟幾人也回了酒店。
英皇這邊不是沒想過,好好款待孟輕舟,但都被孟輕舟拒絕了,孟老闆只能接受為愛鼓掌;
很多人把拍電影看的很神秘,或者是很高階,其實除了特效以及調色、剪輯這些確實需要技術的程式,總的來說,電影就是導演將劇本以自己的理解轉化成影像和聲音,再呈現給觀眾。
這也是一種統籌的安排,在劇本完成後,首先把劇本分解為可執行的分場表和分鏡表。
所謂分場表就是按劇本順序把每個場景要拍的內容、場地照片、美術怎麼做、演員情況、服化道情況等列成表格記錄下來,
而分鏡表就是更進一步把每個場景裡需要拍的的所有鏡頭列出來,標註鏡頭的景別等,
孟輕舟邀請童麗雅出演女督察, 真的就是還人情債,他沒想到,丫丫的表現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可能是與陳老師的不合造成她心理上的鬱結,很巧的迎合了女督察的心境。
女督察失去愛人前後的形象,判若兩人,那發紅的眼圈,凌亂的頭髮,內心傷痕外顯化。
命運的無常、傷痛的恆久,透過這個故事表現出來,人與人的命運並非漠不相關,可能在偶然間就被捲入,在滅頂之災猝然來臨時,那些美好的憧憬、那些約定,那些可能展開的幸福未來(他們兩人的,阮文和未婚夫的),都將灰飛煙滅。
《無雙》劇組在香港的拍攝,用了接近40天時間,隨後就是轉道溫哥華,最後則是到泰國,而結束了香港的拍攝後,孟輕舟不得不離開劇組飛回燕京,《紅海行動》在下映的前一天,票房成功破了30億,hj藝術中心對孟輕舟的能力非常認可,鍾麗妨順勢提出的慶功宴,各方也就默許了;
老孟把劇組託付給了莊聞強和牧野,去了溫哥華,首先把假鈔銷售的那幾個場面拍了,等他回來,再繼續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