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天的午後,日光灼灼。
自端麗城外的丘陵地帶起,幾人一路北上。
官道寬闊,沿路景色卻悽慘。
路上莫說見到行人,連經過的幾片林子都只剩下砍伐後徒留的樹樁與灌木。
這是拜兩次端麗攻城戰所賜。
一個多時辰後,步行餘五十里,洪範開始見到身著皮甲的百勝軍遊騎。
七人中六人帶傷,吳元等配帶刀劍,可以說是路人中最打眼的那種。
但既然段天南在,這些便都不是問題。
每一回,遊騎們氣勢洶洶結隊過來,待看清領頭大漢的面貌,便立即停了呼喝、下馬行禮。
洪範見狀,託段天南借了一匹馬,將唐星晴自尷尬處境中解放出來。
後者蚊蚋般道了聲謝。
又十餘里過去,翻上最後一道高崗,眾人在視野盡頭看到兩座朝中心合攏的綠色山脈。
“兩山相夾處的隘口叫做汀山關,堪稱一國險要;我們一年前拿下此關,由是能南懾端麗。”
段天南指北介紹。
“關隘左邊這座山名叫左攔山,你們猜右邊的叫什麼?”
“那肯定是右攔山!”
同樣初來乍到的吳元頭一個搶答。
唐星晴撇了撇嘴。
“洪老弟怎麼說?”
段天南板住臉再問。
“隘口叫做汀山關,左邊的既不是汀山,那想必是右邊了。”
洪範答道。
段天南哈哈大笑。
吳元一時大慚。
眾人北走不停,山脈亦漸漸隆起。
兩山皆碧色。
唯有汀山東麓,洪範遙遙望見一條土黃色的豎帶,其寬不止裡餘,如同天神留下的鞭痕。
“那是一年半前風災的遺蹟。”
段天南解釋道。
“汀山關原本牢固,遭了這一劫才被我們攻下。”
說這話時,他難得斂了笑容。
申時未半(下午四點),眾人抵達關口。
南北兩道關城寬百餘米、高五丈,橫架東西山樑,深度略超一里。
依舊是刷臉通行。
“過了此關,方圓百餘里都是我們百勝軍的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