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再苦一苦百姓

改稻為桑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大明立朝之初,便有推行。

只是近年來,桑地種植面積已經日漸萎縮,除了江南一帶,其餘地方的桑地大多已經荒廢。

所以,現如今嚴嵩屬於舊事重提,欲借改稻為桑一事,充盈國庫。

畢竟,近年來大明外有倭虜襲擾,內有天災叢生,流民遍地,各種支出虧空巨大,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

朝廷必須找到新的蛋糕,新的財源,以解決近在眼前的財政危機。

苦思冥想之後,嚴嵩意識到江南絲綢歷來為外商所喜,大明在桑蠶一項上的收益亦是頗豐。

如果能大幅增加絲綢產量,大明只此一項,當有不下百萬兩稅銀收入。

雖不能徹底解決大明的困境,好歹也能給大明續一續命。

“惟中,方才吏部尚書所言,你有何辯解?”嘉靖帝對改稻為桑頗為欣賞,但未免有既要也要還要的想法。

依照李默所言,若是貿然增加一倍桑田,糧產減少,怕是不出明年,大明百姓就要咀嚼樹皮草根為食,屆時流民四起,鎮壓起來又要花一大筆銀子。

嚴嵩對此顯然早有預案,面色沉穩道:“江浙一地,歷來糧食都是從外省調撥,老臣以為,今年亦可照辦。”

嘉靖帝略一思忖,遲疑道:“朕雖不敏,亦知外省調糧,定比自產更貴,江浙桑農,怕是不願吧?”

嚴嵩成竹在胸,慨然笑道:“若田畝產桑,收益高於產糧,當是沒有問題的。”

顯然,種糧收益與種桑收益,孰高孰低,不須分說。

眼看這對君臣一唱一和,就要把改稻為桑的事情定下來,李默恨得差點目眥欲裂。

好在李默黨羽不甘示弱,紛紛繼李默之後,直言反對,各種引經據典,把嘉靖帝說得頭昏腦脹。

不勝其煩的嘉靖帝當即揉了揉太陽穴,“既然眾臣意見不一,那便等大朝會之後,再做定奪。”

“散朝!”

嘉靖帝直接拂袖而去,留下一干目瞪口呆的大臣。

李默先是滿意地看了一眼左右,旋即又為再一次挫敗嚴黨的陰謀暗暗自得。

輕蔑地掃了嚴嵩父子一眼,李默當即一馬當先,帶著一干黨羽,徑直出了太素殿。

“父親……”嚴世藩心有不忿,忍不住開口。

嚴嵩隨意擺手,“有什麼話回去說。”

旁人只以為是他自作主張,蠱惑聖人,卻不知搞錢一事,全然是嘉靖帝的意思。

他不過是順勢提出了改稻為桑的法子罷了。

縱使有千般不是,總好過李默那等百無一用的書生。

可惜,此等自詡清流之輩,皓首窮經一輩子,卻永遠勘不破一個道理。

所謂才情,只適用於詩文風雅,聖賢的書是從來都是拿來給別人看的,拿來辦事百無一用。

即便要讀書,也該多讀一讀《左傳》、《通鑑》,而非《論語》之流。

說什麼半部論語治天下,何其荒謬!

在嚴嵩眼裡,李默這等直來直去的清流,遠比其他心思深沉之輩要容易對付得多。

想到此處,嚴嵩下意識看向正與李文華攀談的徐階,眼神微凝:此人,他有些看不透。

原以為他日又是一個李默之流,卻不曾想對方跳反陣營如此乾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