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的得意門生,周進自然不會藏私,闈場應試一應注意事項,盡皆一再囑咐。
范進對此自然是內心感懷,連連應是。
不得不說,拜師周進,絕對是一步妙棋。
作為國子監二把手,周進品級僅在國子監祭酒之下,含權量雖然不高,但在仕林中的威望,卻決然不低。
即便是與國同休的公侯之家,在面對周進的時候,都不得不放低姿態,以禮待之。
畢竟,國子監可是掌握著大明朝的一應監生、貢生,勳貴子弟大多雲集國子監,相當於有人質在周進手上。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監生與貢生的區別了。
貢生共分六種,即歲貢、恩貢、拔貢、優貢、副貢和例貢。
凡此種種,歲貢含金量最高,在進入國子監之前,俱是一應稟生。
恩貢相當於變相的歲貢,每逢諸如新帝登基、大婚和萬壽等重大節日,皇帝都會親自下旨,額外收取貢生。
拔貢亦稱選貢,較之歲貢、恩貢含金量略低,主要由各省學政出卷考試,在各州縣選拔,擇優錄取。
優貢同樣是由各省學政出卷,每三年一次,針對全省生員舉行一次考試,也就是常說的科試,為即將舉行的鄉試做前期的人才篩選工作。
一旦科試表現突出,即便鄉試落榜,也能進入國子監學習。
至於副貢,自然就是鄉試被錄為副榜的生員,雖無舉人功名,亦有機會進入國子監深造。
至於最後的例貢,就是單純的水貨,不成器的勳貴子弟大多是這種貨色,雖然依靠恩蔭進入國子監,卻需要捐納一筆不菲的銀子。
當然,若是金錢大法使得足夠巧妙,普通生員也有機會成為例貢。
比方說,與范進相識的嚴貢生,其實就是例貢。
除了例貢以外,其他五類貢生都有機會在不經會試的前提下入仕。
像是張靜齋,就由於早年間在國子監學習,苦等了二十餘年,才終於走狗屎運,被委以知縣。
至於監生的話,舉凡是進入了國子監,都可以自稱監生,其中又有恩監、廕監、優監、例監的區別。
勳貴子弟,多是走恩監、廕監一途,以此為跳板,輔以家族勢力的能量,這才能步入官場。
“可還有疑惑之處?”周進說得口乾舌燥,忙呷了一口茶,抬頭看向范進問道。
范進點點頭,“學生確實有一樁難事,想要請教老師。”
說著,他將自己的想法娓娓道來:“學生擔心,若是會試之中,經義若是做得太過深奧,是否會為試官所不喜?”
他已經不是第一次吃這個悶虧了,童子試如此,鄉試亦是如此。
與他同屆鄉試的舉子文章,他大多瞭然於胸,原以為原身僅僅名列第七,是其他六人才學更甚,只是觀閱之後,卻是大失所望。
在他看來,其餘六人所作八股文章,顯然遠比不得原身。
換言之,哪怕是鄉試的試官,對於范進的卷子,也很難說就完全看懂看通透了。
在這個方面來說,范進隱隱是有些吃虧的。
現在他就在猶豫,會試上究竟是火力全開,還是收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