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感謝!感謝!
稍加思索,吳焚天的腦海裡,靈光一閃,一條資訊顯露出來。
在大周皇宮裡,有一條不成文的祈福風俗,叫做‘祈口福’,也叫‘賜口福’。
大概的內容是,但凡主子賜食物,都要先吃一口,而後才賞賜下去。
其寓意是,主子是天,主子吃過後的食物,賞賜下來,就等於是上天同意他們獲得美味的食物。
圖的是,以後豐衣足食的念想!
這種行為類似於帝王登山祭天,向蒼天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甚至於帝王江山的永固。不同之處是,一個是帝王,一個是草民。相同之處都是祈福,向蒼天祈福!
在小林子的心裡,吳焚天就是他的天。
他想向上天祈求以後每天都可以吃到叫化雞。
所以,即便他再餓,哪怕不惜違背太子的命令,也不想錯過這一次‘祈口福’的難得機會。
太子的記憶裡,這種祈福的行為,產生的朝代不詳,但絕不是大周衍生的,時間跨度很大,可以追溯到上上上個朝代。
此行為,在吳焚天看來,就是封建思想。
是那些統治者,為了更好的鞏固統治地位,製造出來的思想信仰束縛。
把自己抬高得與天齊,把蒼生貶斥為乞丐。乞丐能否吃得飽飯,必須透過主人向天祈福,得看天意。
但小林子卻沒有這麼高的思想覺悟,他一心只想向上天祈求往後能天天吃到叫化雞。他長到十四歲,從沒吃過叫化雞。這次能吃到叫化雞,他認定都是秉承天意的主子帶給他的。
他深信此儀式的真實性!
明白了小林子不吃的緣由後,吳焚天搖了搖頭,把手上啃了兩口的叫化雞,遞給了小林子,心裡禁不住閃現個念頭:“小小年紀,如此迂腐!”
這下小林子快速接過來,眼中光芒大盛,連忙叩了個響頭,接著就啃了起來,啃得狼吞虎嚥,恨不得整隻雞一下子塞到肚子裡。
看到這裡,吳焚天突然喉嚨有點僵硬,難以下嚥。
小林子僅有十四歲,擱地球上,只是一個初中學生,吃喝無憂,還任性逃課不愛學習,卻有爸媽為他們操心。
可他,卻是每天都要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時刻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卻還需要服侍他人。
想到這裡,吳焚天倒也真想向上天‘祈口福’,希望上天能保佑他永遠給小林子雞腿吃。
兩個少年,一人一隻叫化雞,吃得嘴巴油光發亮,幾年來,第一次吃飽。
吃完後,吳焚天挺著肚子,坐在嘎吱作響的木床上,消食。
這才感覺烏託的身軀,躺大堂裡很是礙眼。
小林子人倒精靈,不待吩咐,自然承擔了處理的工作。
可接下來的一幕幕,差點令吳焚天把剛吃下去的叫化雞,給全部吐了出來。
只見,小林子挺著滾圓肚皮,瘦小的身子,使力拖了拖烏託,根本拖不動。
於是,他不假思索,順手檢起地上的剁骨刀,輕巧利索,將烏託大卸八塊。
先是從胳膊彎裡卸下胳膊,再是從膝蓋彎裡卸下小腿,再是大腿,身子從中間破開。動作麻利,彷彿有幾十年的經驗。而後分門別類,手歸手,身子歸身子,小退歸小退,大腿歸大腿,分成了幾小堆。
自始致終,小林子沒有任何表情,只有偶爾幾次血水噴到了眼睛裡,才令他臉皮抖了抖,眼睛眨了眨。
“我的天啊!”吳焚天瞧著小林子血淋淋的樣子,毛孔根根直立。他才多大點?十四歲而已,卻像是個老練沉穩的殺人屠夫。
曾經,吳焚天看過一些野史,說古代的太監,多少心裡都有些扭曲。如今看來,好像還真是如此。不過,他打心裡還是情願相信,這個烏託曾經欺小林子太甚了,這才致使他毫無心裡負擔地將烏託大卸八塊。
無意中,小林子瞄了一眼太子,瞧得太子的臉色不對,他立馬誠惶誠恐地倒頭跪下,五體投地,不斷叩頭道:“噁心到了殿下,奴才罪該萬死!”砰砰砰……砰!
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