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年30,三月。
不知不覺間,三個月的時間,便是悄悄流過。
去年年底納貢宴會期間,大周朝的太子吳焚,以絕對強硬的態度,將漠北汗國和西陵園的主子,以絕對的實力將他們擊敗,前者被廢,後者被殺頭。他們的師傅,也是殺的殺,瘋的瘋。
抱著試探之心的三國代表團,徹底完敗,如喪家之犬一樣,離開了吳都城。
吳仁帝與玉相國,心中忐忑。
怕這樣強硬的態度,會把三國代徹底逼得叛逆。
而如今,他們的傷勢還沒有痊癒。手下戰團將領,又大多都是新提的軍官,作戰經驗不足。三國如真要和南襄國一起來攻大周,大周朝還真有可能被顛覆。
在他們的心裡,多多少少,有點嗔怪太子,下手有些狠辣。
可接下來的三個月,他們又改變了對吳焚行為的看法。
反而,打心底裡佩服吳焚有先見之明,強硬的態度,將三國謀逆的火苗,徹底給澆滅了。
二月裡,三國國主親自前來大周吳都城,再次入朝納貢,這次納貢的品階,比前兩次的量和品階,都要好上一籌。言談舉止,完全符合諸侯國主拜會國君的禮儀。
而且,有探子來報,三個國主親自入吳都城納貢之前,都重整了一下軍隊與器械,把超出編制的軍隊,化軍為民,不符合大周律法的元兵,統統上交國庫。
西陵與東夷兩國,將與南襄國近幾年往來的物資和密件,在大庭廣眾之下,一把全燒了,而且,還解散了由南襄國人組織起來的會所和酒樓……與南襄國有牽扯的痕跡,都被兩國以強硬的軍事手段抹塗了。
漠北汗王與南襄國遙遙相對,路途遙遠。探子來報,他們沒有與南襄國通氣。但是他們有獨立之心。要知道,各方的諸侯國主,組軍的人數與兵器,那是有明文規定的,超出了編制,那就是以謀反論罪。可從他們上交國庫的器械來看,他們的軍隊人數,已經超出編制幾十倍。謀逆之心,昭然若揭。
吳仁帝與玉相國得到這些訊息後,驚出一身的冷汗,同時又感覺十分的慶幸。
要是去年宴會期間,太子沒有殺伐果決,必然會給這三國代表留下虛弱國力的印象,一旦這些疲軟的資訊,帶到了他們國主的耳朵裡,必然坐實了他們謀逆之心。
到那時,即便平亂成功,也消耗了不少國力。
要知道,南襄國已經公然打出自己的旗幟,獨立為王了。
每一分國力的消耗,很有可能導致大周覆滅。
國主不入朝納貢,有違祖宗定下的規矩;入朝見君之前,公然拉邦結派,有失敬畏之心;貢品以次充好,這是欺君之罪。
大周國力強盛之時,哪一條都是死罪!
而現在,他們卻三罪並立,這是欺大周無人和無能。
如此作為,就應該殺的殺,廢的廢。
太子做得對!
想到這裡,吳仁帝心裡汗顏,當時宴會結束後的整整一個月裡,他都在擔心三國的謀反,心底裡有些責怪太子的強硬態度。
看來,皇帝也不可能總是對的。
三國謀逆的心火苗,被吳焚徹底澆滅了。
少年強,則國強。
在大周,卻是太子強,則國強。
自此之後,吳焚的名聲,從大周皇宮,到吳都城,再借著三國代表團的嘴巴,已經播撒到了西陵園、東夷國、和漠北汗國。
太子強勢崛起、而後力挽狂瀾的形象,在眾饒心裡,紮根成長著。
這是一個好的發展勢頭。
遲早,吳焚將成為大周臣民的精神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