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李正神算,你算準了那次雪災,別以為老夫不知道,就連吐谷渾的事情也是你算到的。”
“是嗎?在下都忘了有這麼一回事。”李正尋思,這情況不對呀,自己什麼時候成了一個大神棍了。
以後在自己的墓誌銘上寫著大唐第一神棍?
想到這裡李正倒吸一口涼氣,解釋道:“其實都是科學而已,雪災是有跡象,吐谷渾的事情也是有跡象的,哪裡是什麼神算,馮將軍謬讚了謬讚了。”
“謬讚?那老夫問你,你是怎麼知道老夫早就有意想要來長安的,老夫可以打聽的一清二楚。”
“馮將軍還真是門清兒啊。”
馮盎不屑地笑道:“還不是太子手底下有一個幕僚是魏王手下的,那幾個幕僚喝醉之後說跑嘴的。”
李正嘆息一聲,“這麼和馮將軍說吧,馮將軍的兒子在長安你著急自己的兒子,是也不是?”
馮盎點頭,“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李正又說道:“當初馮大將軍還被李靖大將軍打得滿地找牙,更不敢招惹如今的李靖大將軍,若是惹惱了陛下換來的可能是十萬大軍攻打嶺南,到時候馮將軍的狗命保不住得住難說,給嶺南帶來的兵災將軍在嶺南的威望也就沒了。”
“若是來長安不僅可以換個體面,還可以讓嶺南的百姓以為你會進言給陛下,讓嶺南人過得更好,所以在下一推斷,馮將軍若是不想眾叛親離獻祭自己的兒子,一定會來長安。”
馮盎看李正的神情變了,先前覺得這個小子只是市儈,現在看來這個小子把自己的心思算得十之八九。
李正又說道:“其實都很好推斷,就像有人得罪了我,那人很惶恐,我事先就知道,所以我安排一個算命的傢伙攔住他的路,告訴他要大難臨頭,留住他之後再猜個七八分準,那人就上鉤,一算一個準。”
“而且還能宰他一筆錢,給我解恨豈不美哉,不失為一條財路對不對?”
原來還能這麼玩,馮盎對算命這種事情重新整理了認知,以後再也不相信那些勞什子算命道士。
看著李正馮盎忽然想到了什麼問道:“你是不是這麼幹過。”
李正尷尬地清了清嗓子說道:“想這麼幹來著,就是太忙了。”
“也有些缺德了。”馮盎說道。
李正也是點頭。
李世民後期東征高句麗這件事確實有發生。
高句麗不過是海角的一個小國,充其量比倭國還要小。
不過歷史上征討高句麗的動作一直都有,自大秦一統中原之後,高句麗就一直屬於中原王朝的領地。
期間也是反反覆覆,更是看不上這種邊陲小國。
高句麗和倭國都是靠海而生的小國。
生產力落後,農業不發達,對現在的倭國來說,一場颱風都會讓倭國有被滅國的風險。
相反的高句麗還算是和中原接壤,對中原來說高句麗有長白山這個天然屏障。
想要征討高句麗的成本很大,收效也不過是高句麗的忠心而已。
在兩漢時期,高句麗其實是一個非常有侵略性的國度。
高句麗太需要土地,他們一直想要對外擴張。
楊廣三徵高句麗耗費的國力可不是一點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