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八章 三人對決(一)

灌湯小籠包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北宋年間,如今已經沒有類似的‘灌湯包子’流傳。

而在清代道光年間,在今常州出現了現代形式的小籠包,並在很多地方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常州味鮮,無錫味甜,都具有皮薄滷足、鮮香美味等共同特點,並在開封、天州等地也得到了傳揚。

劉芒從空間得到的灌湯小籠包菜譜,應該是最為古老的一種。

據菜譜記載,它是源於北宋京都的名吃‘王樓山洞梅花包子’。

“小五,挑幾隻大閘蟹拿上。等會上蒸好後,將蟹肉蟹黃挑出來。”

“好嘞!”五眼樂呵呵的用抄網,從比賽場地的水族箱裡,撈出裡面的螃蟹。

“呦呵!這大閘蟹不錯啊!”五眼邊撈邊讚歎。

不得不說,大賽的主辦方給選手們準備的食材,還是挺捨得下本的。

水族箱裡的大閘蟹都是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絕對不是那種從別的水域長大,然後運到陽澄湖過下水的次等貨。

陽澄湖大閘蟹又名金爪蟹,產於蘇州陽澄湖。蟹身不沾泥,所以又俗稱清水大閘蟹。

陽澄湖的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十肢矯健,置於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

現在正值金風送爽、菊花盛開之際,正是金爪蟹上市的的好時節。

“不錯,不錯,我多撈點。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可金貴著呢,一隻都要好幾百。等會一起蒸上,打包帶走!反正不花爺的錢,不吃白不吃。”五眼嘴裡唸唸有詞。

劉芒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這貨!倒是到哪都不虧待自己。

“嗯,要用到草魚的魚腩肉,不過這裡有上好的鱸魚,味道肯定更加鮮美。”

劉芒拿起抄網,撈了幾條肥美的鱸魚放入推車中。

食材挑選完畢,劉芒和五眼回到大廳中間的圓臺上,準備完成這輪的菜品了。

“小五,把鱸魚宰了,將魚肚皮上那塊魚腩肉和魚身上的魚皮給我剔下來。”劉芒吩咐道。

灌湯小籠包的之所以叫灌湯,是因為肉餡里加入了豬皮凍。

等上蒸灶蒸制後,皮凍受熱融化,包子裡面自然就形成了濃郁的湯汁。

空間給出的這道灌湯小籠包與傳統小籠包做法的最大不同,那就是用鮮魚肚皮上的魚腩肉熬出油脂,放上魚皮一起熬煮成濃湯,然後等冷卻後來用來替代豬皮凍。

這樣的話,湯包的味道會更加鮮美,湯汁的口感又不會油膩。

劉芒將五眼剔下的魚腩肉清洗乾淨,然後放入小煎鍋中煎炸。

魚腩肉在鍋底發出‘吱吱’的響聲,顏色慢慢變得焦黃,裡面蘊含的油脂被小火給慢慢逼了出來。

油脂熬煉好後,劉芒放入魚皮加水一起熬煮。

待到湯汁收濃,濾掉殘渣後,馬上倒入方形的大鐵盒,放入冰箱的急凍箱中進行冷卻。

最主要的材料準備好,就可以製作麵皮和餡料了。

灌湯小籠包的麵皮也很講究,需要進行‘燙麵’,這樣才能做出半透明的效果。

劉芒取了一些小麥筋粉,倒入一個大盆中,然後一邊倒入開水,一邊用筷子迅速攪拌。

等盆裡的麵粉全部燙過一次後,劉芒再次加入少量的乾麵粉揉捏成團。然後放在一旁,蓋上溼毛巾進行醒發。

這個時候,五眼的大閘蟹也收拾好了,堆了滿滿的一大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