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再高,一磚撂倒。
這話說的其實不是武功沒用,磚頭厲害。而是說,有時候,面對某些問題,有些法子環環相扣,很是精彩,可還有些法子簡單粗暴,在一定程度內可以直達最終目的,簡單粗暴,卻效果奇佳。
這用夏鴻升後世裡家鄉的一句俗語來說,叫一口啃住豆餡兒饃。比喻做事情直截了當,中間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直達目標。
對付倭國軍隊,現如今在大唐的這個範疇來看,那就已經是到了不需要什麼花拳繡腿套套路路的東西的境界了。只需要簡明扼要,直截了當,簡單粗暴——敵軍再吊,一炮轟倒;一炮不行,多來幾炮。
誇張一些的說,現如今有了領先時代一千年的火炮的大唐,已經到了這樣一種程度——沒有什麼戰爭是一輪炮轟拿不下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輪,要是還有,那就多填幾門,若是還有,那就再填幾門,再來一輪。
總之,就是有點兒作弊開掛的感覺。
想想倭國也是悽慘,連鐵箭頭的技術和產量都還未能達到完成軍中標配普及的程度呢,對手就已經用上紅衣大炮了。就好比對方全體神裝都出齊了,自己這邊都還在那一下一下補兵攢錢呢。這還玩個鳥,直接投降算球——這就不叫競技了,這是屠殺!
還是那句話,在絕對實力的面前,對方的一切準備都是白搭。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一五三二年,一支只有一百六十人的西班牙小隊,在幾小時內完敗了印加帝國八萬的印第安人大軍。雙方的人數比例基本上為一比四百七,然後這支西班牙的小隊在無一人傷亡的情況下,擊潰印加帝國的大軍,並生擒其國王,最終滅掉了有八百萬人口的印加帝國。
吊不弔?
說得難聽一些,就算是八萬頭豬,讓一百來號人去抓或是去殺,怎麼不也得花個一年半載的?
這就是絕對實力的碾壓。
殘燭安敢與日爭輝?!
這叫夏鴻升想起來了後世裡看的科幻裡面,一句十分輕描淡寫的話——在兩個文明堪稱史詩般的輝煌與沉浮之際,一個高等文明的觀察員說了句,我需要一塊二向箔,清理用。作者用前兩本書講了兩個文明的壯闊歷史,與他們之間恢宏而悲壯的鬥爭,卻在第三本的時候輕描淡寫地把它們毀滅了。這兩個文明為了求生而進行的所有努力,像是捉螞蚱的時候看到螞蚱蹬腿。其實這麼說也有些抬舉了,“螞蚱”過於高等,“捉”也顯得過於刻意。它更像是一個人飯前便後洗手。習慣使然甚至多過對衛生的考慮。而洗手的時候,你會在意那些死在鹼性泡沫裡的細菌麼?
沒錯,這就是兩軍對陣之際,夏鴻升心中的所思所想。
透過望遠鏡,可以看見倭國軍隊的陣列正在朝著大坂前行,軍容看著倒也還行。起碼軍陣整齊,看樣子還是某種陣法,想來也是讀過從大唐帶回的兵法的。
不過,城門樓子上面的火炮也已經準備好了。
一百二十門火炮,彈藥充足,多為開花彈。另外的轟天雷、藥包也都十分充足。
遠的有火炮,中間有藥包,近處有震天雷。再不濟,倭國人真登上城牆了,那還有汽油往下澆。無論如何,倭國軍隊都難逃覆滅的結局了。
估計,倭國朝廷,本也就沒有打算讓這些人活著回去吧?只可惜,他們不瞭解大唐如今的實力,這些倭國所能起到的拖延大唐軍隊的腳步的作用,實在太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