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玄對夏鴻升解釋道:“吐谷渾一直以來都不太安分,時常有吐谷渾的軍隊扮作盜賊掠邊。自去歲以來,更是得寸進尺。明面上派出使臣入長安朝貢,使臣剛走,吐谷渾便兵擾鄯州。”
夏鴻升一愣,趕緊用力回憶一番,問道:“吐谷渾可曾兵犯蘭州?”
段志玄搖了搖頭:“蘭州?那倒是並未接到蘭州之諜報。”
夏鴻升低頭又仔細回想起來,歷史上,吐谷渾好像就是兵犯鄯州,李世民召吐谷渾的國主來長安,吐谷渾的國主不來,反而提出和親的請求,想要讓李世民將一位公主嫁給他的兒子。李世民讓他兒子到長安贏取,他兒子也不來長安。李世民派出使節,吐谷渾反而攻打蘭州等地。後來李世民終於惱了,大軍過去懟吐谷渾去了。
現在看來,事情還沒到原本歷史上的那種地步。但是聽李世民方才的那幾句話,已然是準備動武了。
這也反映出來,李世民的心中,也還是有不小的前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失敗的陰影的。
所以李世民反而希望在他征伐高句麗之前,該反的都反了,該打的都打了,一切其他的事情都安定下來了,再集中全部的注意去攻伐高句麗。
也是李世民對如今大唐的軍事實力有信心,所以也不願去拉攏委和了。
“夏卿怎會以為吐谷渾會攻打蘭州?”李世民問道。
總不能說歷史上是這樣吧,夏鴻升想了一想,說道:“吐谷渾素來佔據大唐通往西域之商道,其國地勢西南臨吐蕃,地勢極高,不宜作戰,且吐蕃在與吐谷渾毗鄰之地又無城塞,其無可掠奪。而大唐在其東邊,地勢比它低,騎兵衝擊猶如洪水一瀉千里。下面又是隻有那幾個州,故而聽說鄯州被掠,而蘭州比鄯州更為富庶一些,所以臣才會聯想到蘭州有沒有被進犯。”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不錯,蘭州的確有這個風險。段卿,飛鴿傳書給蘭州,讓其防備吐谷渾進犯。”
“遵旨!”段瓚行禮道。
李世民又說道:“這下人齊全了,朕且問問諸位,朕有心在征伐高句麗之前,解決掉吐谷渾,以防這個不安分的伏允趁著朕在遼東的時候,背後鬧出甚麼么蛾子來。諸卿有何看法?”
還能有什麼看法?
懟他!
原本的歷史上,大唐就懟翻了吐谷渾,現如今的大唐更比歷史上的大唐強大的多,焉能有不懟他的道理?
“微臣覺得陛下所言極是。吐谷渾長期滋擾商道,我大唐所有的西行商隊,因為吐谷渾,每年都要損失至少兩成的利潤,臣早就想教訓一下吐谷渾了!”夏鴻升對李世民說道:“況且,吐谷渾全然沒有任何足以同大唐對抗的地方,伏允也因為身體不行,大權旁落,實際上是他身邊的大臣天柱王總攬吐谷渾政事。本身就是內憂外患。大唐只須一員大將過去,滅掉吐谷渾就是個把月的事情。只是一點,吐谷渾有個傳統,就是一旦打不過,就四散遠遁,等兵一撤,它又回來,如此往復。所以要打吐谷渾,就要迅速和徹底,不給他遠遁和喘息的機會。”
“半年之後,朕征伐高句麗,不希望再看見有哪個不開眼的趁機在朕的背後搞出什麼名堂,影響朕征伐遼東之大計。敲山可以鎮虎,吐谷渾送上門來,朕要讓周圍的屬國都知道,無論是誰,對大唐,都不要去僥倖。”李世民盯著吐谷渾的沙盤,說道:“吐谷渾沒有什麼厲害的將才,朕準備讓軍校學員去積攢些經驗。”
說罷,看向了夏鴻升。
夏鴻升頓時心裡氣極,靠,怪不得一個小小的吐谷渾還要召見本公子來,原來是想讓本公子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