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高聳的大唐英雄紀念碑,如同一杆直刺蒼穹的利箭,周圍再也沒有比它更高的建築了,更顯得高聳入雲,格外顯眼。
李世民,李勣,還有夏鴻升,三人緩緩的走上了紀念碑下的臺階上面。
三人相視看看,夏鴻升先前一步,拿起了銅皮作的喇叭形狀,聊勝於無的簡陋“擴音器”來,提足一口氣,然後沉聲說道:“二十二年前,煬帝聲言“眷彼華壤,翦為夷類”,又責高句麗兼契丹之黨,虔劉海戍,習靺鞨之服,侵軼遼西,不肯入朝,下令東征。然煬帝無能,軍令不行,後軍不至,致使兵敗遼東,數十萬漢家兒郎,盡成枯骨。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疆場之所傾敗,勞敝之所殂殞,雖復太半不歸,而每年興發,比屋良家之子,多赴於邊陲,分離哭泣之聲,連響於州縣。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飢餒,婦工紡績,不足以贍資裝!宮觀鞠為茂草,鄉亭絕其煙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
說罷,夏鴻升暫且停頓了下來。底下鴉雀無聲,針落可聞。不拘是百姓還是將士,皆面露戚色,神情悲粲。
“三徵高句麗,第一次,將士一百三十萬,民夫二倍之。第二次,將士六十餘萬,民夫亦六十餘萬。第三次,將士百萬,民夫無數……三次征伐,將士身死遼東者,數十萬計,而民夫身死路途者,無數!”夏鴻升頓了頓,又繼續說道:“曾有大唐行商,至於高句麗。見沿路沿江有山者,巍巍森然,陰氣逼人。縱炎炎夏日亦覺酷寒,雖朗朗乾坤亦聞鬼哭。問之。乃傲然對曰:此雖高句麗之山,卻為漢人之所築。其高句麗人道:前隋煬帝無道,三伐高句麗,死者百萬,具收其頭顱,築為京觀。見風走沙去,其下白骨森森,綿延不絕,盡是我漢家兒郎之頭顱,如今已成他鄉之枯骨啊!那京觀之下,枯骨之中,可有爾等父子兄弟,可有爾等手足同袍?!”
“有!”下面的將士,還有百姓之中,不少人禁不住高聲應和起來。
“高句麗人,竟將我們的父子兄弟,將我們的手足同袍,築作白骨京觀,以為炫耀。可憐我漢家兒郎,生不得凱旋迴還,死不得入土為安!”夏鴻升高聲呼號道:“我恨吶!”
此言一出,頓時下面便有人眼中泛淚了。
“二十二年了!”夏鴻升繼續喊道:“二十二年!今日,有一批當年將士的屍骨,被朝廷破除萬難,給帶回了家!”
下面頓時譁然,人們紛紛四下尋找起來。
“這些人,已經不知道他們生前的名字了,可能叫趙大,也可能叫王二,現如今,都不知道了。”夏鴻升繼續說道:“可我們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漢家兒郎!今日,他們等了二十二年,中原的親人們,終於還是將他們接回來了!”
言罷,只聽得一陣鼓號齊鳴,哀樂忽而響起,卻見從一旁突然走出了一線隊伍來。
那隊伍排成整齊的一線,身上穿著齊整的軍裝。整他們每個人的手中,全都抱著一個木盤,那方形的木盤上面,卻是幾根殘缺的枯骨,亦或是半個森然的頭顱!
“老天爺啊!這都是我漢家的大好兒郎啊!”一個老臣失聲痛哭了起來,幾欲昏倒:“老夫的三個孩兒,盡沒於遼東,如今亦成如此般枯骨!”
隨著軍樂,那一線隊伍用莊中而嚴肅的姿態,以禮步一步一步的緩緩走來。
“看看吧!都看看吧!”夏鴻升在上面大聲的喊道:“這裡面,說不定就有爾等的父子兄弟,就有爾等的手足同袍!”
那些捧著枯骨的軍校學員,神情莊重而肅穆,緩慢的隨著哀樂,邁著禮步,從人群中漸次穿過,從一排排的人群面前依次走過。
那枯骨慘白,破敗,空洞洞的眼窩之中,似乎有說不盡的怨恨。
骨骸路過之處,哀哭之聲遍佈四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