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涇陽待了三日,除了夜裡回到書院的別墅中休息之外,白天就是在涇陽各處亂轉。
涇陽的變化太出乎預料,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如此。
原本,只是以為會對涇陽的稅收有所提高而已,無非也便是每年收繳的稅賦要多上一些。
可如今看來,似乎變得卻並不止稅收的提高。似乎還有……還有人們過日子的方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晝耕田,夜績麻。千百年來皆是如此。
可涇陽的人,現今似乎有所轉變了。人與田地的聯絡,正在涇陽漸漸變得鬆散。
李世民也不知道,這種轉變,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這不禁教李世民突然想起來,當初從夏鴻升口中說出過的話——有朝一日,土地不再成為人的束縛。
可若是人不再被束縛到土地上,那誰去種地,誰去生產糧食,來餵飽大唐無數百姓的無數張嘴?
“陛下,您派出去的人回來了。”護衛在門外出聲說道。
“讓他上來。”李世民稍整思緒,從巨大的落地窗前又坐回了沙發上面——書院裡李世民的別墅中,夏鴻升設計的書房,來自於李世民從未見過的現代式簡約設計,是李世民眾多的書房之中,最令他感受到輕鬆平和,因而最受他喜歡的一處。
門被開啟,幾個人走了進來,躬身行禮。
“啟稟陛下,臣等幾人走訪暗查多日,發現這涇陽城中百姓,果如夏侯所言,皆對涇陽所行之新法大為讚歎。卑職等暗探多日,竟無一人說過新法半句不好。”其中一人行禮之後,對李世民說道。
“不止如此,因現下涇陽新法只限定居於涇陽縣境內之人,並未限及戶籍,故而這一年來另有大批其他地方的人口因想要依涇陽新法而行,而搬到了涇陽。”又一人說道。
李世民問道:“百姓對此並無怨言?”
“是。”幾人答道。
“新法施行之中,也無人反抗?施行之時,可有官家從中阻撓,或貪墨?”李世民又問。
又一人答道:“回陛下,開始之時,的確有人阻撓反抗。多為世家望族,或士大夫之流。官員貪墨,倒是未曾查出來。想來涇陽試行新法,夏侯選人之時頗為慎重之故。”
李世民點了點頭,這幾人的本事,他是信得過的。於是說道:“很好,爾等下去休息一夜,明日去各地看看那幫人,朕不在長安,他們怎的反倒膽子小了?呵呵……”
李世民的臉上露出一絲嘲諷的譏笑來,然後擺了擺手。
幾人躬身行禮告退,離開了那裡。
那幾人離開之後,李世民又起身來走到窗前,立了一會兒,轉身也走了出去。
卻說夏鴻升這邊,回來涇陽之後,李世民知其想家,也不讓他陪同,給夏鴻升放了假,讓他回家同家人團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