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1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啦

夏鴻升忽悠了許敬宗繼續給他幹苦力,心裡頓時就覺得輕鬆了許多。

許敬宗的能力他還是信得過的,若是此人沒有心術不正,單憑他的能力絕不亞於馬周。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許敬宗的性子,怕也是難改。

若非如此,夏鴻升倒還真願意舉薦舉薦他。

有了這些準備和吹風之後,就要召開一個真真正正的會議,來宣佈此事了。

由縣衙牽頭,發出了函本,涇陽縣內所有的書院、山長、教席先生,全部都召集到了涇陽書院的大禮堂中開會。

夏鴻升也令人做了個大紅紅的橫幅,貼了大字掛到了頂上——涇陽縣第一屆教育工作會。

會議上,楊縣令首先講話,總結了近幾年涇陽教育工作所作出的成績,夏鴻升在講話,宣佈了教育體制改革的事情。最後,由許敬宗將具體的種種細節仔仔細細逐一做了講解和解釋。

楊縣令在涇陽幹了這麼久,是看著夏鴻升的種種舉措在涇陽實施以後的好處的,對於夏鴻升,早已經是打心底的佩服。

夏鴻升在忽悠許敬宗之前去找他吹風此事,他自然是沒有二話。

且,涇陽縣如今已經普及教育,改革了教育體制,對於涇陽縣眼下的學子來說,只不過是換換學校名字,意味著多上幾年而已。再加上這些學校的教席多數都是涇陽書院的學子出身。故而宣佈之後,在涇陽縣內推行起來,並未有什麼阻力。

真正的阻力在外面,在於聽說了涇陽的舉措之後,害怕推行開開,觸犯自己的利益的那些人。

會議的時間很長,整整持續了一天,連中午飯,都是書院食堂送去的,直接在禮堂裡面吃了的。

第二天一早,一場風風火火的改革,就在涇陽開始了。

首先,原本普及教育的時候,修建起來的那五所書院全部改名。涇陽縣城中的那一所書院,更名為涇陽縣第一小學,其他分別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小學。

接著,五所小學當中,各自都單獨分出兩院,築牆與小學隔開,另起爐灶,相應的起名為涇陽縣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幼兒園。

辦學狂魔夏鴻升以修建職業學院為藉口徵的地中,當中一所新的學校已經將近建成,正是涇陽縣第一初級中學。仍有兩所正在修建,距離完工還遠,卻是日後的涇陽縣第一高階中學,以及日後的涇陽書院職業技術學院。

現在還沒有人上高中,甚至連初中都還不一定有人上。

夏鴻升知道,人們的知識拖欠的太多,不是一下能補得過來的。涇陽有許多人,年齡已經可以上高中了,可是知識不一定比一年級的幼童多。夏鴻升也想在剛開始的時候,開放入學,只要想學,管你幾歲都能入學,哪怕從一年級開始重新補呢。可惜,學校有限,條件暫時還不允許。

夏鴻升只能狠狠心嚴格按照年齡入學,從貞觀十年算起。貞觀十年以前的,統統不算數。想學就只好等等,等待日後繼續教育。

看來還得繼續建學。

夏鴻升嘆了一口氣。小學暫時夠用了,初中,眼下還沒幾個人能上,不過至少也還得再建一座備著。高中,除了眼下正在修著的,還得一所。繼續教育學院,也是一所,還得能接納許多人才行。

這麼一算下來,夏鴻升倍感壓力山大。

地倒是不缺,涇陽還有許多地,大不了距離縣城遠一些,也是可以的。

關鍵是錢啊!

涇陽書院雖大,名義上卻還是一個私人書院。是個純砸錢的地方,夏鴻升掙的錢大頭都花進去了。

還要往鐵路上砸錢,修的第一條鐵路,肯定是拿錢買經驗,也是一個大頭。

再加上現如今正在進一步修繕的初中,和正在興建中的高中、職業學院,哪一個不得投錢?

地主家也快要沒有餘糧啦!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