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8章 俠士者說

夏鴻升同李承乾還有李恪都十分驚訝,相視看了一眼,然後就聽李承乾問道:“這……這位壯士,敢問這位壯士同那尹闋野狐嶺村,可有甚子關係?”

李承乾雖然貴為太子,可是於易秋樓來說也並未見他有多惶恐,只是拱了拱手,說道:“某家與那村人並無甚子干係,只是路過,在那廂借宿了一晚而已。”

幾人又是面面相覷,路過一個村子,就因為看不過去,於是就要幫村人除害,發現了採花賊,為了完成答應過村人的事情,不惜一直追到嶺南,硬是見那採花賊斬殺於刀下,將他的人頭提回去給了村人。這不是旁的地方,而是一路追到嶺南啊!且如今的訊息何等閉塞,說真的,一個人若是有心想要藏起來,幾乎是沒法找到的。可想而知這一路又有過多少的艱辛。

“易壯士言必信,行必果,小王佩服!”李恪唏噓了一下,然後起身給易秋樓添了杯酒,說道:“壯士為民除害,又為了給無辜村女報仇,遠走嶺南,耗時年餘,硬是完成了自己的承諾,將那採花賊斬落於刀下,真乃當世之豪俠也!來,易壯士,小王敬你一杯!”

“殿下說笑了,左右不過是砍翻了幾個小採花賊而已,哪裡當得殿下如此說來,叫某家汗顏。”易秋樓搖了搖頭,端起了面前的酒一飲而盡,說道。

夏鴻升唏噓了一下,感慨道:“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易兄真乃俠士耳!”

眾人都對易秋樓的經歷感到十分好奇,所以問來問去的,易秋樓也是個直白豪爽的,也不避諱,有問必答,將自己的種種經歷講訴於諸人,聽的他們熱血沸騰的。其中尤以夏鴻升內心更加激動,眼前的這位可是一個貨真價實的俠客,不少裡面所想象,也非是演義之中所杜撰。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一位俠客!

殺與被殺之間的辯證古往今來從未有人講清過,但殺人償命卻成為律法和道義上公認的一條準則。

然而俠以武犯禁,想來,每個中國人的江湖裡,大都有一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客夢。

夏鴻升自然也不例外。

不論是“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的飄逸,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灑脫,亦或是“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的堅毅與“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的浩然,都深深吸引著每一箇中國人骨子裡的血性,讓每個中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江湖,江湖裡都有一個俠客,手握著殘陽瀝血,心中有冷月凝霜。

刀與劍與夢,俠與義與情,共同構築了人心裡最初的江湖。

俠客一道,是亙古佇存在國人靈魂與精神裡的一種文化基因的表徵。

這種文化存在的最大意義在於,它既表現了個體對體制的強權保持一種個人的挑戰——無論是真正武力上的,還是思想上的——使得體制的強權無法真正的控制一切,也表現了漢文化中個體對於理想化人格矢志不渝的追求。俠義之道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使國人面對壓迫始終堅韌,使國人心懷正氣,浩然於天地之間。可惜,宋代滅亡之後,在長期的非文明式的殘暴專制王權壓制下,這個基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受到強勢的西方文明的衝擊,國人的吃飯、穿衣、一舉手、一投足、一動念,都開始追求符合西方人的規範,是否有“紳士風度”。所以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現代中國也是離死不遠了。

夏鴻升自小就是看著武俠長大的,心中對那刀光劍影裡面的大俠無限憧憬。如今見到了活生生的古代俠客,心中自然激動。

看看對面,易秋樓已經醉眼朦朧了。白酒到底辛烈,他估計還是頭一次喝道,能撐到現在已經是很大的酒量了。

“來人吶,帶易兄下去休息,記住,往後易兄就是家裡的貴客,好生招待著,萬勿怠慢。”眼見易秋樓已經醉的爬桌子上了,夏鴻升叫來了下人,囑咐道。

“好傢伙,早聽說這世上有一種人,專急他人之所急,除他人之所惡,話本傳奇上面看了不少,沒曾想還真是有這種人呢!”李承乾的眼中流露著豔羨的神色來,看著被抬下去的易秋樓,說道。

看著李承乾眼中流露出來的嚮往,夏鴻升心中笑了笑,可憐的,成天只能在深宮大院裡面幽鎖著,何曾想象過世間還有如此一種率意灑脫,熱血不羈的生活。李承乾這是在羨慕他的自由灑脫,率性而為啊。

“恪也是常聽人說起,卻也從未曾認識過。”李恪點了點頭,對李承乾的話表示贊同,說道:“升哥兒,你說,這便是太史公陛下的俠麼?”

他是俠麼?夏鴻升看看易秋樓被抬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