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從小經常做一個同樣的夢,夢中那秀美的山川、曼妙的身影,令他覺得是那麼美好與神往,可是夢境太朦朧,他始終都記不清楚。但是當一個人反覆做同樣的夢時,漸漸地在意識深處也會留下印象,在身心非常安寧的狀態中便能回憶起那樣的場景,別忘了寶玉如今已是一名二境修士。
夢境很縹緲,那是他從未見過的人、從來沒去過的地方,所以只是一種“印象”,當他想將這種印象回憶清晰時,總是顯得很模糊。但是最近他偶爾再做同樣的夢,場景卻越來越清晰,融入了很多他所見過的風景。
他在現實中所見過的最美的山水風景,便是花海,於是夢境中那秀美的山川就出現在一座花海般的大湖岸邊,山中有流雲飛瀑、繁花翠樹。但是現實中的花海邊並沒有那樣一座山,山上也不可能有那樣一個人。她的身影離得極遠,可是寶玉卻總能看見,彷彿穿越了時間和空間,這就是夢境的特異之處。
寶玉如今已經知道人人都會做夢,而且夢境是不同的,對自己為何總是做這樣一個夢也感到很疑惑,所以開口請教山爺。
而青山也覺得很納悶,苦思良久並無頭緒,只有對寶玉說道:“你的眼界越來越開闊,夢境也會伴隨人的成長,它可能就代表著你在世上欣賞與嚮往的事物。比如你覺得花海很美,所以你在夢中就看見了花海般的風景。”
寶玉並沒有得到太滿意的答案,就這樣走了。寶玉走後青山卻皺著眉頭自言自語道:“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與這孩子的身世來歷有關?……或者,他在夢中看見了山神?嗯,這個可能性很大!山神已隱跡,但可能還在這片蠻荒中留下了某種指引或氣息。假如是這樣,這孩子將來真的能夠邁入初境修行。”
越這麼分析,青山就越覺得有道理,認為寶玉是夢見了山神,否則沒法有更合理的解釋。青山雖知山神的存在,但從未親眼見過山神本人的樣子,更不知道他的名字叫理清水,甚至是男是女都不清楚。
青山雖然曾聽見過山神的“聲音”,甚至曾在山神的指引下修煉,但所謂山神的聲音並不是像尋常人那樣在耳邊開口說話,而是一種印入腦海中的意念,包含著種種意思,能理解的時候自然就理解了。既然是無聲的意念印入腦海,當然也分辨不出男女了,而山神除了自稱山神之外,也從未做過其他的自我介紹。
這是寶玉第一次對人說出他自幼所做的那個夢,山神理清水也是大吃一驚,然後暗自長出一口氣,突然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世間也只有他這等高人才能理解這種奇異的事情。青山以為寶玉是夢見了山神,理清水卻清楚寶玉夢見的不是自己,而且那種經歷也不能完全算是夢境。
那是有人留給寶玉的一種意念,在懵懂嬰兒的意識深處,就是當初從密室中救出寶玉的那位白衣女子所為。寶玉夢境中看見的人應該就是她,夢境中的場景也可能是她所在的地方,這是一種指引。
能在人的腦海中留下這種指引,修為至少要突破六境,其手段又被稱為神念心印。突破六境後才能施展這種手段,但也不是對任何人都能隨意施展,會因物件的不同受到很大的限制。假如對方是一位已三境九轉圓滿的修士,那麼這種限制就很小了,可在他的元神中留下儘可能複雜的神念心印,包含各種資訊,就算一時接受與解讀不了,對方也可以在定境中慢慢地體悟。
但是同樣的神念心印,卻不能印入普通人的腦海中,否則會對人的意識造成極大的衝擊,導致神志錯亂。而一個剛剛出生才幾個月的嬰兒,感知尚未發育完全,意識既純淨又相當脆弱,是不可能留下神念心印的,就算勉強為之,這孩子恐怕當場就會變成一個白痴。
所以那女子給寶玉留下的不能算神念心印,只是極淡、極淺的一縷意識,在柔弱的嬰兒神志能承受的範圍之內。因此寶玉自從有記憶始,就會記得自己經常做那樣的夢,但夢中的情景又是他不可能看清的。
這縷極淡的意識既然不能印入嬰兒的腦海、傷害他的神志,那麼漸漸地也會消散無存。它雖然消散了,但並不意味著寶玉本人不會再做這樣的夢。當一個人在嬰兒時期反覆經歷同樣的夢境,也會形成潛意識,還會經常重現這種夢境,但此時夢境已屬於他自己。
人的意識很玄妙,既然夢境的場景是那麼縹緲,當它自然成為寶玉本人的夢境時,就會憑著想象填補很多他本人在現實中看見的東西,使它變得清晰,甚至能賦予夢境各種不同的變化。比如在寶玉最近的夢中,他就看見了那縹緲的山峰矗立在如花海般的大湖岸邊。
朱明為何會長出一口氣呢?因為他終於打消了盤踞在心頭八年來的一個陰影。雖然明知道誰也不可能派一個嬰兒來做臥底,但朱明的心中卻不可能不有所疑忌。
不能責怪朱明過於小心或者是多心了,無論是誰有他那樣的經歷、在如今的處境中,行事都不得不萬分謹慎。其實近年來,朱明已經漸漸猜出了那女子的身份,答案令人驚訝,她應該就是巴原七煞中最年輕的玄煞!
寶玉不過是一個普一個小孩子,一個少年而已,從沒有接觸過這類的事情,然而他是怎麼會知道這些事情的呢?你怎麼會夢到這些呢?
巴原七煞是巴原一帶七位傳說中的高人,在普通人心目中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認為他們有飛天遁地、呼風喚雨、移轉日月之能,僅聽名號就令人敬畏無比。但身為七煞之首的朱明卻很清楚,他們不過是一些境界高深的修士而已,行走世間時偶露手段震驚巴原,所以才會留下如此聲名。
七煞的名號最早就是從朱明開始的。朱明曾是巴國理正,主掌訟獄刑罰,親手處置過很多惡貫滿盈之徒。有一次他抓住了幾位重犯,但這幾人卻與國君有舊。國君知道朱明不會放人,而且罪證確鑿已沒有赦免的理由,無奈之下就調朱明去主持巴國學宮,這是一個令舉國尊重而不是舉國害怕的職位。而下一任理正則為國君的這幾位朋友脫罪、把他們給放了。
朱明剛剛主持學宮不久,國君突然亡故,儲君不知被何人暗殺,當時的理正大人無力查出真兇並穩定局勢,諸子趁機爭位導致巴國陷入內亂。都城在內戰中被毀、學宮亦被廢。朱明離開學宮後突破六境並菁華訣大成,當他在回鄉的途中恰好遇見一夥強人在一個村莊中為非作歹,無惡不作。
朱明並沒有顯露身份,出手將這些人當場誅殺,當被救的村民問他是誰時,他便回答為“清”。巴國內亂中,很多曾被朱明定罪、關押中的死囚也趁機逃了出來。這些罪徒有的投靠到諸王子帳下效力,替他們在對手的地盤上殺人放火;有的則聚集在一起於混亂的巴原上為非作歹。
朱明誅殺了第一批人之後,自覺不能就這麼離去,為人之事要有始有終。雖然他已不再是理正大人,而巴國也不復存在,但他知道很多人曾犯過怎樣的罪行。那些窮兇極惡之徒是被他親手拿下審問定罪的,如今不思悔改仍在亂世中作惡,所犯下的罪行甚至比當年更盛,朱明覺得自己有責任把當年的事情做完。
於是朱明行走巴原,將那些逃脫大獄、又繼續作惡的罪人一一找到並清除,他沒有洩露自己原先的身份,但威名與兇名卻傳遍了巴原,被人稱為清煞。
清煞之名是一個發端,再後來的一百多年間,有不同的高人因為種種原因震懾巴原,又被人稱為白煞、倉煞、象煞、劍煞、命煞與玄煞,與最早的清煞合稱巴原七煞。玄煞是其中出現的最晚也是最年輕的一位,她得此名號也就是近年的事情。
朱明只認識巴原七煞中的另外三位,當然沒見過比他年輕了三百多歲的玄煞。由於在蠻荒中隱居,他對玄煞的情況也並不瞭解,只知道有這麼個人,也出自赤望丘而已。朱明對自己的清煞之名尚不在意,更不會去特意打聽這種事情了。
近年來朱明被禁錮在樹得丘中枯坐,也開始關注山外的情況,尤其是那些外來的商販私下裡所談的各種事情,他才漸漸瞭解到有關玄煞的傳聞。玄煞出身赤望丘的白額氏一族,雖不是白煞的嫡系後人,但也是共祖同族。據說她不到雙十年華便邁入六境,並修成了少昊天帝所傳的吞形訣。
這個商丘不僅是一塊寶地白蛾是站了很久,不但站上去的那種傳說中具有神性的山,他們還控制著很多很多肥沃的土地,控制了大片的,等普通百姓,小肚肚都不得不聽聽他們的好意,這麼一塊好地方,定然是兵家必爭之地,不少部落都看中了,還有幾個大國家也看中了,然而,他們數字的進攻卻最終沒有拿下來,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