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人們說的:三十年的媳婦熬成婆,還有等著她尊敬孝順的公婆……連巧珍不由得打了個冷顫。
不能這樣!
她過不了這麼憋屈的日子!等康豪回來,她得重新和他說說以後的打算。
但是……
今天的晚飯,康豪又沒回來吃,也沒捎話回來。
康家人習以為常,並沒有要等的意思。
康母看著連巧珍有些陰鬱的臉色,勸道:“咱吃自己的,不用等他。阿豪打小就這樣,他交往的人多,一定又碰到朋友,和朋友廝混去了。”
連巧珍的臉色又難看了幾分。
這樣的開解,還不如不說!
康豪打小就這樣?你們當爹孃的也不知道管教,就由著他這樣在外面胡亂交朋友?
萬一被人騙了、和人學壞了,遭殃的還不是家裡人嗎?
康母瞄了連巧珍一眼,和自家老頭子對了個眼神。
她家大兒媳利落能幹,模樣也好,唯獨這把男人看得太緊的毛病,有點讓人鬧心。
大男人家的,整日守在家裡圍著媳婦轉,那也不叫個事兒啊。
別家想有這樣能撐門面的男人,還不一定有呢。
就像自家,她是個沒本事的,自家老頭子也是老實巴交的性子。
這大半輩子過來,只能規規矩矩跟在別人身後過緊巴日子。
一旦和人有了磕碰,退一步的永遠是自家。
虧得她家阿豪生性豪爽,能圍的住朋友。
年幼時,交往的就是比他年長好幾歲的大孩子。小小年紀,就能給弟妹做主撐腰,還能護得家裡不受人欺負。
待到再大些,有朋友帶他去縣衙打雜。之後就入了捕頭的眼,跟著衙門的捕快跑前跑後。
當時人們就說,她家阿豪準準的,以後就是吃衙門飯的。
他們這沒本事的父母,也能在街坊鄰里面前揚眉吐氣了。
若阿豪像別家老實孩子那樣,整日守在家裡聽父母妻兒招呼,怕是以後只能接他家老頭子的班,做一輩子更夫了。
可這兒媳,家務事一把好手是真的,但主意正也是真的。
雖然看起來笑眉笑眼的挺恬靜,但這兩個月處下來,他們已經看出,這卻是個聽不進勸的。
這各有心思的,一家人吃飯時,氣氛就有些沉悶。
不言不語的吃過飯,康母幫忙和連巧珍收拾了飯桌。
剩下的,洗鍋刷碗一應雜事,就都是連巧珍的活兒了。
康豪久久不歸,本就讓連巧珍煩悶不已。再看小姑子康秀兒,推了飯碗已經起身,回自己房間了。
一時間,連巧珍心中的不悅更甚。
康家連自己的住處都沒有,在這租來的院子裡,還真把閨女當小姐養了。
問題是,她連巧珍也不是誰家的下人啊。
忍著氣把灶間的事情料理清楚,連巧珍回了自己房間,點了油燈做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