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運投遞沒讓大家失望,觀摩結果當然沒問題,投遞過程很規矩,也很嚴謹。
看人家派送小哥,做事那叫一個流暢,好像同樣的事情做過無數次、已經形成習慣一樣。
東西按地點送到收件人處,先告知包裹送達,詢問取件人的姓名。
然後告知寄件人姓名,再問清楚收件人和寄件人的關係。
一一核對之後,才把包裹交付,並討要一樣回執。
鑑於這是大眾普遍不識字的古代,回執通常是寄件人指定的某樣小事物或口信。
若收件人是個讀過書的,即使認識自己的名字也是好的,事情就更好辦了,直接在快遞小哥的派件文書上寫個收到便可。
古代資訊不暢,街頭巷尾隨便哪家兩口子吵架,誰家來了什麼親戚都是新鮮事,能被三姑六婆傳的津津有味。
更何況遠在外地的親戚專程捎信送東西來,還是託的不認識的人送來的,大家都好大的好奇心好嗎?
信局?沒聽說過啊,不會騙大家的財物跑路嗎?
一路觀摩和圍觀看熱鬧的,聚了好多人。
帶看清派送流程,貌似還行,像是規矩做事的。
“哎,你家大哥不是在某某地,經常抱怨好長時間不能聯絡,要不要捎個信去啊?”
“你家老么出去做事兩年了吧?有信局,以後是不是就能勤聯絡,不用整日擔心了?”
“……”
誠運投遞剛開始運營,沒多少快件需要送,顧天成還是分擔了多一些的,也只有一封信、兩個包裹。
這裡是翼陽城,隸屬於通州府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城池,在這裡停船,純粹就是為了投遞,沒別的計劃,不能白耽擱功夫。
顧天成送了信,快手快腳的往回趕,船老大還等著開船趕路呢。
幾個包裹和信件不賺幾個錢,卻是很好的宣傳。
第二趟投遞,又是人口比較密集的城池,投遞效果尤其好,很能加深當地人的印象和信賴度。
這樣零星投遞賺不了幾個錢,連投遞的功夫都不值。但打好基礎之後,待到包裹和信件多了,各碼頭安置有派送分號,投遞量足夠大時,賺錢是必須的。
另外更能收集物流資訊,承攬投送和河運業務,這是顧天成很看重的一方面。
顧天成被人圍觀投遞過程,一點兒沒覺得侷促,反而沾沾自喜,是坐著馬車回碼頭的。
他如今也是做了兩趟貨運的大東家之一了,很賺了幾個錢,為了趕時間,花用些許銅錢還是能力範圍的事情。
至於親自送包裹,一個是因為他自認應付變故的能力比別人強一些,遇到事情更容易處理。
另一個原因也是為了親自走一走河道沿岸的城鎮,對以後來往運輸決策有好處。
臨近碼頭,顧天成下車付了車錢,往誠字一號船停泊的位置趕去。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是最後一個回船上的。
他的確是最後一個回來的,但意外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