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初也琢磨過辦公地點這事,不考慮顧天成那飄忽的眼神兒,誠運的確需要一個辦公的地方。
若只是幾條小船攬活,碼頭上吆喝幾聲,捨得花幾個小錢的話,找中人打問一下,生意就做成了。
可誠運如今已經有四條能跑遠途的中型船,而且他們的目標遠遠不止於此。經過以中秋為名的禮品信件投遞,再加上各地貼出去的廣告,投遞量大增。
包裹的分揀、派送這些,不是在碼頭邊的棚子裡,就是在她家,很不方便,很不正規。
“要不,再對付一段時間?咱們手頭的銀子有點緊。”袁冬初打著商量。
這段時間的運輸和投遞賺了些銀子,但各地貼廣告已經花出去不少。雖說貼一家給不了多少,但架不住積少成多。
隨著他們投遞地點的漸漸多起來,尤其繁華城鎮,貼出去的廣告也在相應增加。
在人們沒有把投遞當做日常之前,這些費用每個月都要往出拿。
雖說他們手頭還有銀子,但總要留些用作日常流動和應急。
顧天成卻滿不在乎:“銀子不用擔心吧?咱那海報貼出去,收效甚是明顯,眼見的包裹漸漸多了。隨著天氣涼下來,有些人家開始準備冬季和過年的衣物,委託咱代買東西的也有不少。牧良鎮房子的租金沒幾個錢,真不算啥。”
他對將來很有信心。
袁冬初想出叫什麼廣而告之的由頭,初時兄弟們都不理解。大家夥兒聚一起賺錢不容易,好端端,幹嘛要拿出那許多銀子給人。
是他聽了袁冬初的講述,覺得可以一試,力挺之下才得以實施。
但貼了不多幾天,好處尤為明顯,不但投遞業務多了,貨船攬活兒也比之前容易。
越來越紅火的生意,還怕賺不到那幾個貼海報的錢嗎?
袁冬初本就在猶豫,被顧天成這麼一說,立即就動搖了:“那就租一個?”從善如流從來都是好品質,一定要發揚光大。
顧天成四下看了看,他年輕後生,和三個姑娘站一起沒完沒了的說話,被路來路過的大爺大媽多瞧兩眼,還真不怎麼舒服。
尤其事關冬初在鄰里眼中的形象,更不能輕忽。
說個正經事都沒機會,更別說其他了,這叫什麼事兒?
顧天成鬱悶的擺擺手,說道:“還有點事,待我和伯父一起回來,咱們再做商量。”
袁冬初點了點頭,兩人道別。
雖然袁長河在碼頭邊安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有個商量事情的地方,但那得袁長河在家才行。
否則,她一個姑娘在家,就算時不時的秀春和小翠也在,但家裡經常有碼頭做事的兄弟進出,估計用不了多久,不但她的名聲沒了,還會連累了秀春和小翠。
再嚴重點兒,被不懷好意的人添油加醋的宣揚,連河執行的生意也要受影響,實在不得不謹慎。
顧天成是真有事,不多時,便把河執行和投遞事務安頓妥當,他和袁長河帶著小滿、周山等幾人一同回來。
幾人坐定,袁冬初和秀春、小翠三人給他們倒了茶,也跟著坐在一旁。
顧天成的意思,現在投遞業務漸多,再有代買物品的,還像現在這樣隨機跟船走,很不穩定。
他想抽出兩條船,無論裝運投遞物品還是貨運,也無論多少,定時在通州和坪州之間的河道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