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運這段時間,連著幾次吸引眼球的往返,已經造出頗多聲勢,認識袁家父女的不在少數。
但真正有過來往,能說上話的就不多了。
這時看著他們,也就是心理多些活動,竊竊私語幾句。
但也有兩人和袁長河認識,以前大家同等身份,如今短短時間卻有了明顯差距,心下很不是滋味。
幾句閒話便了解到,原來袁家父女還接到了延浦鎮秦家的邀請,再看他們的眼神兒,就更不一樣了。
秦家,在延浦鎮、在易水縣,依然是大家夥兒都知道的人家。
除了小孩子,大家都曾見證過秦家的興旺,就算秦睿如今閒賦在家,也不是鎮上那些土財主能比的。
袁長河真的走紅運了啊,連延浦鎮秦家辦喜事,都會邀請他,恐怕過不多久,袁家也會成為易水縣名流了。
就在各種人的各種揣測和視線中,小船終於到達延浦鎮碼頭。
相較於牧良鎮,秦家大公子娶親這事兒,在延浦鎮就算不是盡人皆知,但也絕對是個很有熱度的話題。
袁長河父女和劉嬸下船不多幾步,和他們打招呼的人就多起來。袁長河和劉嬸手上又提著東西,瞬間就讓人們想起秦家長子的婚事。
秦家的親家是周來運,和周來運同為船工多年的袁長河自然要來賀喜。
一路和熟人打著招呼,袁長河三人漸漸走遠。
他們身後,響起了嗡嗡的議論聲,話題從秦家的落寞,到秦家庶長子婚事的不順。
大家夥兒很統一的達成了共識:秦大公子如今說不上好人家,只能選了船工的女兒。
哎,世事無常啊。
最後,大家都是以這句作為結尾,結束了話題。
袁長河本打算把女兒送去秦府的,結果被袁冬初拒絕了:“爹您快些去吧,周伯伯那兒正等著您呢。我又不是不認識秦府,這不還有劉嬸陪著嘛。”
袁長河便也停了腳步,父女二人在街口分手。
秦家的喜宴挺低調,賓客也不多,除了秦家本宅的叔伯姑嫂,多是街坊鄰里。
門前的馬車也沒停幾輛,袁冬初看了看,便向一側、兩個婦人和丫鬟婆子守著的側門而去。
上前遞請柬,說明身份。
負責接待的幾人,聽到來客是誠運袁家的女兒,竟是異常熱情。連劉嬸明顯的平民打扮也不在意,連連稱呼袁姑娘,便分出一個丫鬟,領著袁冬初和劉嬸進們。
秦家院落比較簡單,不多時,便已進了二門。
二門處迎客的,是秦家本家的一位婦人和秦家兩個嬤嬤、丫鬟。
聽引領丫鬟說,來的是誠運的袁姑娘,幾人都是笑臉相迎。名叫秀文的大丫鬟行禮之後,客客氣氣領著袁冬初去往後院。
王夫人自然是得了秦睿的叮囑,才對袁冬初如此上心。
她也是大族出身,秦睿拿回來的注音字元,以及秦家將要做的識字典籍,她同樣能看出其中的巨大機會,也一樣希望這個機會能讓兒子得到。
但袁家這女子,憑著她偶然悟出來的字元讀音做條件,生生限定了典籍的撰寫人。
好好一個機會,若落在她家哲文身上,這種大家身份,至少能多延續二十餘年。
做出一部驚世典籍的大儒,和大儒的兒子,身份可謂天差地別。如此機會,被一個女子否定了。
若論這個,王夫人挺不待見這袁姓女子的。
怎奈自家老爺鄭重叮囑,而這部典籍終究還是落在自家,這份面子情,她不得不給。
此時的王夫人,正在和本家幾個妯娌閒話。
聽著丫鬟稟報:袁姑娘到了。便和在做客人致歉一聲,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