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笙侃侃而談,胸有成竹的樣子,暗地裡卻想狠狠抹一把汗。
那些曾經的學員哪知道二笙的心虛,他們現在已經被二笙說的心志昂揚。
投遞行門頭上的牌匾便是這五個字。
若是他們能把這五個字記下來,就相當於認會了這幾個字。
然後慢慢積累、積少成多……哎呀不能想了,好學的心壓都壓不下去怎麼辦?
二笙還那兒擺事實講道理呢,“對面是全友雜貨店,雜貨店門頭上的匾額,便是寫了這幾個字。
“還有隔壁的食肆,外面有幌子,上面也有字。
“若你們每日在街上行走,時時都能留意並默記這些。用不了很長時間,你們就積累很多文字。”
這時,不管是不是被刷下來的人,基本上都圍過來了。一個個的,都是醍醐灌頂的表情。
也有一根筋的,還跟那兒疑惑發問呢:“可是,你家招投遞小子,不考這些,只會考街道名稱啊。”
二笙都想罵他榆木腦袋了,卻依然耐心解釋:“世間的事,多是一通百通。當你們能認得很多字,甚至還能用樹枝把簡單的字劃拉劃拉……
“如此一來,咱投遞行培訓的這點東西,只是圈幾個正確的字,真就不算什麼了。”
有人立即點頭,說道:“如果我們照先生說的做,提前便能認識好多字……”
太美好,激動的有點說不下去了。
還有人說道:“是啊,我們日日街巷行走,沒想到還能這樣認字。”
“若是能把通州所有買賣字號上的文字都記熟,我們是不是能讀些簡單的書籍和書信了?”
“好像能。”
“……”
還有人賊兮兮的在人群中左右看看,發覺身周沒外人,這才提醒同伴:“這事兒,咱可不能到處去說。如果慶州的小子們都學會了認字,再來考試時,咱這點先機可就沒了。”
居然還有人贊成:“對的,對的,和大家夥兒都說說才是。”
二笙很滿意的看著這幫人,心裡還頗覺好笑。
這麼多人一起討論的一件事,怎麼可能不被外人知道?
只要過上一段時間,他們今日說的話,不說傳遍慶州,知道的人也不能少了。
到時候……
二笙那邊,不得不佩服誠運的那位袁姑娘,人家想事情咋就那麼深遠呢?
這個撒開網招人,分幾次培訓優勝劣汰的主意,便是袁姑娘提出的。
擇優錄取,能輕鬆選出最努力、最好學的人。
另一方面,還有潛在的、更大的作用,就是他剛才說出的這些話。
剛才是有人主動詢問,誠運投遞是否還會招工。
即使沒人問,他和孫掌櫃也會想辦法,讓人們寄希望於將來,讓她把這番話講給大家聽。
人家袁姑娘想的遠。
要透過這次培訓,透過剛才說的那番話,讓願意來投遞行做事的人,利用日常在街上行走的機會,多看多記。
透過這種識字方法,再下點辛苦,學會寫字都有可能。
二笙很欣慰的暗自思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