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情都是後話,當前最熱的話題,卻是誠運投遞的掌事人的確是個姑娘,而且真有大才。
憑人家一個姑娘家,不但一手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投遞業,而且在文采手工上,絲毫不輸世家大族悉心培養的閨秀。
一時間,袁冬初在慶州的名望,竟然比易水縣和通州還要叫的響亮。
若不是她年齡太小,人們還看不到她後續是否能穩定發展,誠運投遞的袁姑娘,差點兒就成為傳奇人物了。
甚至還有家族打聽,這位袁姑娘年紀幾何?是否定親?
這樣打聽的還不是一家兩家,看那樣子,大有若袁冬初沒定親,立即就要搶在其他人之前,先一步請媒人,說給自家子弟的意思。
吳家和曾家當然是急著解釋:人家這麼出色的姑娘,早早就定了親的。未婚夫便是誠運的大當家,很是個人物,更是個狠角色。這事兒,誠運投遞熟識的卓家、廖家都知道。
言下之意,就是無論怎樣,這位袁姑娘也不是隨便什麼人家都能惦記的。人卓家和廖家族中也有大把的未婚子弟,這兩家都沒伸手呢,其他人家就更沒資格了。
好在人們還真知道,誠運投遞是誠運南北的下設生意,是從屬關係。
而且誠運大當家在如今的河道上,是真有點子名氣的。
不說別的,一提到誠運的顧天成,年少就是最讓人驚訝、也是最大的優勢。
再有風傳和卓家、廖家的關係,以及朝廷認可的投遞業務,人們更是沒了打壞主意的心思。
有吳家和曾家擋在前面,袁冬初卻是什麼都不知道,很有“姐不在江湖,但江湖卻有姐的傳說”的意思。
她在杜家小小的顯擺了些許現代的雕蟲小技,卻是被慶州上層圈子狠狠地熱議著,她自己連沾沾自喜的機會都不曾有過。
杜家做客之後,方大太太和卓靜蘭便啟程,返回了通州。
慶州的投遞行因為有吳家加盟,拓展太快,慶州境內加盟分號也非常多。為了穩定這種情況,袁冬初繼續留在慶州,幫卓靜蘭打理投遞行事務。
同時,她也帶著之前收下的旺升等三個流浪兒,在慶州下轄之地的各分號輾轉。
安排三人和當地的乞丐、流浪兒接觸,選一些品行好、規矩些的做觀察,作為津州投遞行的後備人員。
時間很快便過去,眼見卓靜蘭出嫁的日子就臨近了。
放在現代,男女雙方家庭若各處異地,那麼,婚宴做法便是男方那邊正式辦一次婚禮,之後雙方再返回女方孃家所在地,補辦一場。
可這個時代,男女雙方異地結親,男方要大張旗鼓的去女方所在地,路途迢迢把新娘接回自家,再按原本應該有的程式拜堂成親。
而女方那邊,也是和尋常嫁女一樣,走全嫁女的儀式,把女兒送上花轎。
像卓靜蘭這樣的,要把花轎抬上船,前往慶州的這幾天,便是深居在船上自己房間內。直到到達婆家所在地,再吹吹打打把花轎抬下船。
除了中間多一趟遠途跋涉,其他所有如常。
袁冬初當時聽說是這樣的安排,也是大大驚訝了一把。沒想到新郎新娘異地結親,居然會弄出這麼大的陣仗。
要知道,被新郎接上船的可不單單是新娘,還有喜娘、媒人、依仗和陪嫁等物……嗯,還有袁冬初主僕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