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周彩蘭依然不知道慶州杜家的宴會,袁冬初到底做了些什麼。
她貧寒出身,所以很能理解袁冬初的解釋。再看婉兒和鶯語準備的各色緞帶,她更加好奇,用這些緞帶,能做出怎樣的玫瑰花。
她的印象,玫瑰就是那種帶刺灌木的花朵,玫瑰花花瓣繁複重疊,香氣很濃,有錢人家會在花季摘取,醃製香味濃郁的玫瑰醬。
用緞帶來做玫瑰花,周彩蘭有點想像不出。
婉兒那邊,並不被各家主子影響,她已經開始用緞帶做玫瑰花了。
婉兒跟了袁冬初這麼久,很有點眼力勁。她知道許氏、卓靜蘭,包括袁冬初,大家都挺忙。
她沒打算真做一束手捧花,照著袁冬初在杜家做的紅、粉兩種,帶綠色花托,用來插瓶的那種。
即使兩支花,她做起來也得花點功夫。
在袁冬初的指點和鶯語的協助下,先做出一朵紅色玫瑰,便被大家拿去爭相傳看,並得到所有人的一致的驚奇和稱讚,以至於她做第二朵粉玫瑰時,都沒人關注。
好在婉兒的辛苦沒白下,等到一支粉玫瑰在她手上成型,當然又是一輪圍觀。
花雖好,但廖君怡建議的、把玫瑰做成小朵,綴在卓靜蘭新婚蓋頭的四個邊上,卻是被大家一致反對。
整整四個邊兒,若是都綴上緞帶做的玫瑰,即使是小朵,也會很沉。就算卓靜蘭不嫌沉,但那個分量,說不定會壓到新娘的鳳冠。
廖君怡並不氣餒,玫瑰花蓋頭的建議被否定之後,她一邊纏著婉兒教她怎樣做玫瑰花,一邊還發揮想象力,琢磨怎樣把如此美麗的玫瑰用在卓靜蘭的婚事上。
不過疊了幾個緞帶花瓣的時間,她便有了主意。
“你們說,若是每一臺嫁妝都裝飾一捧玫瑰花,會不會讓咱們的嫁妝格外亮眼?等到嫁妝抬到慶州吳家,單憑瑰麗璀璨的外觀,便能讓人目不暇接。”廖君怡說道。
通常情況下,廖君怡給出的提議都不咋的,很少能得到認可。但這次的話說出,在場幾個人都相互對視。
尤其許氏和卓靜蘭,明顯意動,兩人對視時,眼睛都是放光的。
卓家財力雄厚,給女兒備的嫁妝非常豐厚。一百二十抬的嫁妝,每一抬嫁妝都裝飾一捧玫瑰花……只要想想那種情形,都覺得神清氣爽。
嫁妝抬進慶州,抬進吳家,絕對是慶州和吳家獨一份的。
由各色玫瑰花,或大紅喜慶、或各色搭配絢爛,光是觀感,就足夠賓客和看熱鬧的人們目不暇接了。
“好像行誒。”周彩蘭首先贊成。
她出嫁時沒多少嫁妝,當時的秦家也很低調,庶長子的婚事並未大操大辦。
但她看過牧良鎮和易水縣大戶人家嫁女,那種十幾抬、二十幾臺的嫁妝抬過一條條街道,很是風光。
若那些嫁妝,每一抬都把一捧這樣玫瑰花放在顯眼位置上……周彩蘭有點想象不到,那會是怎樣的盛景。
“到底要不要做,時間不等人,最好早點開始。”這時的周彩蘭,倒是比廖君怡還要著急。
卓靜蘭沉吟片刻,對同樣思量的許氏說道:“算了。一百二十抬嫁妝呢,若是每抬裝點一捧緞帶玫瑰,來不及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