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袁冬初的問話,馮喻園很不服氣,強自辯解道:“那是他們讀書不努力、亦或是悟性太差。若是學業中的佼佼者,自然便能考取功名,不會那麼落魄。”
“所以啊,”袁冬初笑看幾位閨秀,“那麼多悟性差、或者努力卻收效甚微的人,為什麼不去做點別的?至少憑著自己讀書識字,能讓家裡老小的日子過得好很多。
“再有,那些有聰明才智的人,在讀書上自然佔據優勢,結果透過科考,都去當官了。”
“是啊。”姜佳音幾個人都點頭。
惟有讀書高嘛,就像袁冬初所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過去了,自然高官厚祿,享盡榮華富貴……咳咳,就像她們幾位的府上。
當然,她們的家族多是有從龍之功,但也是頗有名望的讀書人。
袁冬初語氣卻有點鄭重:“所有聰明才智之人都去當官了。那麼,最後種地的人,手藝人,以及貿易買賣人,都是才學智力上低了一等或幾等。”
幾個閨秀臉上顯出不以為然的神色。
袁冬初說道:“這些涉及民生根本的行業事務,最後做的一塌糊塗,其實於哪方面都沒有好處。”
“種地和手藝人嗎?”姜佳音斟酌著措辭,“我聽很多人都提過,種地那都是在土裡刨食的愚笨勞作,怎能讓聰明才智之士去做這等事情啊?”
其餘幾人連忙跟著點頭。
袁冬初笑了笑,說道:“種地也有種好種孬的,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種子,農作物的產量區別很大。
“調配適合的肥料,培育優良的種子,開發高效的農具,都會讓同一片土地的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糧食產出多了,國庫儲備就會充盈,百姓就能吃飽飯。
“聰明人都去當官了,這些需要聰明才智的事務,由誰去做?”
“……”饒是姜佳音聰慧,這時也和其他閨秀一樣,聽傻眼了。
不都是春天耕種、秋天收穫,下笨力氣勞作嗎?其間除草、澆水、上那什麼的肥料,除了這些,難道還有別的講究不成?
既然已經說開,袁冬初索性繼續下去:“還有我們通常說計程車農工商中的‘工’,同樣蓋房子、修築城牆,有強力的器械,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如冶煉、運輸、紡織、甚至兵器等等的進步,同樣需要頂級才智之士的參與。
“包括士農工商中地位最低的商人,高效的貿易,能讓物資的使用效率最大化,能讓國家城鎮繁榮,能帶動物資流動和稅收……”
袁冬初看著幾位閨秀越來越迷茫的神色,不由得停了下來。
這事兒鬧得,其實這些東西,她也就是生長在資訊發達的現代,聽說過而已。
若深究起來,其實她也沒多少實在舉措。更不要說和這些五穀不分的貴女們講述,大概就是雲裡霧裡的吧。
還有,她經營的信局,好長時間了,她也拿不準這算不算經商,心裡頗有點提自己的處境不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