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爺見賀景雲神色複雜,不由笑道:“那顧天成所圖甚大,只要公子和他有情分在,日後總能得些他的助力。”
賀景雲擺了下手,笑著說道:“就算不為助力,只衝顧天成的那份通透爽快,和他打交道也舒服的緊。”
說完,他又有些擔心:“師爺說顧天成所圖甚大,誠運如今已經掌管了好幾個碼頭。他不會也像崔三望那樣,收攏各城鎮的市井之徒,鬧到衙門也束手無策吧?”
他一邊說話,一邊還心虛的瞄了眼自家父親。
賀之進並不在意兒子的話,就事論事的說道:“放心吧,顧天成明白的很,不會走崔三望的老路。
“只看他不肯和顧林相認,也不去京城,就說明他很懂大事的權衡。”
接著,他吩咐師爺:“這段時間,讓衙役多在碼頭用些心,對康豪也熱絡些,幫顧天成把碼頭穩固下來。”
對碼頭存著心思的人如果知道賀之進有這樣的安排,怕是哭的心都有了。
當日和胡山等人對峙的那十幾個大漢,當然也是有門路的。得到內部訊息之後,也想趁亂接管碼頭。
哪知誠運比他們快了不止一步,還更早說動了碼頭的二當家和幾個頭目。
更何況還有衙役幫襯,讓誠運穩住了碼頭的局勢。
面對這種對手已經很悲催了,結果還有知府指派衙役在扶持誠運一段時間。
這還怎麼爭?
人們各種猜測,演繹誠運如何兵不血刃拿下碼頭。
還有人議論,那個天生就像大哥的康豪,又是如何和碼頭兄弟融洽相處,如何讓碼頭眾嘍囉也把他當生死兄弟。
而和康豪一起來津州的喬先生,已經透過四海牙行找到了商隊,準備啟程回鄉了。
康豪接管碼頭的第二天清晨,好大一行人出了北城門,和即將遠行的商隊會合。
離開津州的喬先生極有排面,和他在津州碼頭下船時大不相同。
商隊眾人眼看著一行車馬,拱衛著一輛馬車從城門出來。
走到商隊近前,一行人停下,只見喬先生和小廝下了馬車,姜成華和陳子更分別站在喬先生的兩側,和送行的康豪、袁冬初等人道別。
此時的喬先生容光煥發。
他何曾想過,自己一個教書先生,竟然能讓禮部尚書和參知政事的公子親自送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