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心裡最後一點兒疑慮才算是徹底消除了,心想:王嬸兒真是有本事的,那她要孩子這事兒也肯定跑不了。
這事兒之後,來找王嬸兒看事兒的人越來越多了,外頭的比村子裡的人要多的多。
這天吃了晚飯,王嬸兒家還有外人在。
送走了最後一個人,王嬸兒進屋撥了一串電話號碼,沒響兩聲就接起來了。
王嬸兒臉上堆滿了笑,說:“姑啊,我這兩天生意可好了,得虧了你給我出的主意,這幾天家裡來送禮的可多了,回頭我找個日子去看你啊。”
她姑:“好了就行,我就說了聽我的肯定沒錯,這頭離你們那不算近,有些事兒我給你打聽好了事先告訴你,到時候你再看,那有病的,我肯定都挑好了,你手裡有祖上的方子,放心看就成,那有災的,幹咱們這行的不能怕麻煩,多說兩句,人家見你給治好了病,你說的話人家就相信。”
王嬸兒:“可不嘛姑,你說咱家祖上啥也沒留下,就留了倆方子,我還以為沒啥用呢,誰想到了到了的,還是靠著這倆方子掙著錢了,姑你放心啊,我這邊兒的也給你留意著,咱倆這麼穿和著來。”
她姑:“這就對了,你可別小看了咱家這方子,那是祖上一代一代的傳下來的,可不是啥沒依據的野方子,聽你太爺說,咱家祖上還有給皇上看過病的呢。”
姑侄倆隔著電話把家裡祖上有可能做過的事情都給說了一遍,一直到了深夜裡才撂下電話,當然這事兒自然沒有人知道,就連王嬸兒收的幹閨女孫紅也不知道,在孫紅心裡,也是認為王嬸兒是個有真本事的人,還四處給王嬸兒介紹人過來,順便從中間收點兒好處費。
轉眼又到了十五這天。
李娟早起收拾利落了,跟楊春燈說:“我今天有事兒要出去一趟,你在家裡看店吧。”
楊春燈納悶,就問:“要幹啥去啊,也沒聽你說今天要出門啊。”
李娟剛張口,聽到外頭有人喊她,就應了聲,說:“是陪麗萍出去,我們女人家的事兒你一個大老爺們少打聽。”
楊春燈莫名被訓了兩句,也就不再多問了,由著李娟跟王麗萍出了門。
他自己在家也沒閒著,李娟剛走沒多久,老支書楊永明就找過來了,這回就他自己,沒帶著別人。
“哎呦,叔,你咋過來了?”
楊永明揹著兩隻手慢悠悠的進來,看著楊春燈就說:“你小子是我催一步你走一步啊,你不是要競選村長嗎,申請材料呢,咋還沒給我送過去啊。”
楊春燈聽了這話就咧嘴笑開了,把寫了一半的材料拿過來給楊永明看。
“老支書哎,我這不正寫著呢嗎,這材料可不能著急,我也不能瞎寫,我為啥要競選村長叔你肯定知道,我就是想帶著咱村兒的人賺點兒錢,讓咱村兒的人都富裕起來。”
楊春燈給楊永明倒了茶水搬了椅子,又說:“可這也不是我隨便說上兩句就能辦成的事兒,我得都計劃好了,再一個個的看到底哪個能成,這不正寫著呢嗎。”
楊永明從襯衣兜裡拿出老花鏡帶上,仔細看著楊春燈做的“全村奔小康”計劃書,一邊看一邊點頭,順便還指點一兩句。
“這個養豬我覺得夠嗆,咱村兒裡養豬的人家也不少,年頭養個小豬崽子,一年下來不少吃,到了年尾才能賣,要是碰上個豐收年吧,還能賺點兒錢,可要是哪年這豬肉價格上不去,那這一年就算白搭了,嘖,這……不好說。”
楊春燈聽了直點頭,想了想就說:“那要是聚集到一起大範圍的養呢,咱不養別的,咱養種豬,不好的種豬一年就出欄,留下好的種豬就專配種。”
楊永明搖頭:“不好說,這家畜吧就怕聚堆兒,這一多了它容易出事兒啊,先不說咋照看,就說這地塊兒,你要養種豬得找個大點兒的地方吧,不能挨家近了,不然這豬群一哼哼起來吵的人不能睡,再說這衛生,那豬圈啥樣你也知道,一兩頭還好說,這要多了咋清潔啊,這要是弄不乾淨了那就容易生病,家畜生病可不跟咱人一樣,那一病病一片,一死死一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