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林嘉楠根本不想理會我,無視他的一切行為舉止。
但是在我講述自己童年的生活之後,描述自己也總是頑劣的時候,林嘉楠突然頂著一雙赤紅的雙眼抬頭。
本想著能夠讓林嘉楠找到一絲認同感,但是沒想到對方竟然直接反駁。
“我不是頑劣。”
眸子堅定,他是在糾正我所說的話。
“可是……你小時候不是經常幹一些很頑皮的事情嗎?”
擔心觸動對方的情緒,造成虛冥裡的不穩定,我說每句話的時候都是試探性的,一邊在觀察對方的反應。
“比如……”
將我所知的一些林嘉楠頑皮的事情唸叨了幾個,馬上受到了對方的駁斥。
“貓不是吃魚的嗎?為什麼不能將它放在水缸裡面呢?”
“花也需要施肥,電視上面說糞便是很好的肥料,那尿在花盆裡,也有助於花的生長啊?”
“……”
林嘉楠將每件事情都用他自己的想法解釋了一通,盯看著對方成人的面容,咀嚼著對方幼稚的話語,我突然明白了。
林嘉楠的虛冥裡,虛冥之所以表現出不一樣的形態,是因為在孩子的想法裡,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當做是孩子。
他們思考、做出想法,一系列的事情都是以他們的世界為起點考慮的,而不是以對錯。
在林嘉楠的意識裡,他就是一個大人,所以他的外化表現也是一個大人的模樣。
而他的想法是受到本身心智的限制的,所以剛才解釋的那些問題才會那般幼稚,與外表不符。
而且在受到批評和指責的時候,他會出現習慣性的表現,成為一個孩子般無助的模樣。
不敢反駁,無法做出解釋,只一直哭泣……
剛才說的那番話,我可以肯定,他並沒有和父母交流過,如果知道了林嘉楠的想法,可能就不會總是用頑劣兩個字來形容一個有想法的孩子了。
這些,事實上都是林嘉楠潛意識的構建,畢竟在一個心智未發育完全的孩子的世界裡面,虛冥不可能總是站在一個成熟的成年人的角度。
這就可以解釋,這個虛冥裡面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沒有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