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八面玲瓏會辦事兒,潘相能排進本朝前三這話兒,半點兒也不虛。
皇上大婚的事兒,在潘相手裡,辦的要熱鬧有熱鬧,要威儀有威儀,而且,沒花多少錢!
迎親這一天的安排,在儀程上,和民間娶媳並沒有什麼分別,這一條,很得顧瑾讚賞。
皇家娶婦儀同民間,一來,昭示了皇家的平易近人,二來,顧瑾的私心裡,他和周家大娘子,和民間的結髮夫妻,並無二致。
儀程雖然一樣,可到各個細節上,就大不一樣了。
比如抬嫁妝的漢子們,是潘相找到顧晞,由顧晞親自從跟他征戰多年的親衛,以及輪駐京畿的精銳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照潘相的交待,好看排第二,頭一條,氣勢要足。
顧晞對氣勢的理解,那就是悍勇有殺氣。
這樣一群抬嫁妝的漢子們,兩人一抬抬著嫁妝,生生把抬嫁妝這事兒,抬出了攻城掠地的感覺。
這一長隊虎虎生風,殺氣騰騰的嫁妝隊伍從南門大街到東大街,從北城繞到西城,從西城再到南城,再沿著御街往宣德門,一路上看得建樂城的閒人們熱血沸騰,興奮的拍叫跺腳,扯著啜子尖叫。
瞧瞧!瞧瞧!咱們大齊這氣勢!這威風!瞧瞧!
到傍晚接親,潘相別出心裁,沒用文武百官,而是從翰林院,散在六部中的前一科進士,以及在建樂城待考春闈計程車子,特別是江南以及荊州等地計程車子中間,挑了近兩百人,組成了十分好看的迎親隊伍。
滿城的閒人大飽了眼福,這一長隊,那可是個個才貌俱全,人人都是未來的棟樑,夫婿的最佳人選。
至於被挑中了迎親計程車子們,翰林進士們就不提了,好歹都是赴過瓊林宴,面過君,經多見廣,就算不淡定,也強撐著表示自己很淡定。
那些待考春闈計程車子們,可就淡定不了了,那股子興奮榮耀就別提了。
畢竟,春闈不是說考就能考中的,也不是誰都能考中的,這一場迎親,說不定就是他們人生中的最高光時刻。
當天儀禮結束,回到住處,幾乎所有計程車子,都按捺不住,趕緊再一篇文章記述這本朝第一,說不定也是唯一的大盛事兒、大喜事兒。
文章寫好,當然是字字珠璣,趕緊抄出來寄給家人親朋,寄完了,想想如此盛事,如此文章,只在親朋好友之間看看,那就是錦衣夜行!
聰明的,就想到了晚報,隔天一早,打發小廝,照字付錢,把自己的文章,印到了晚報上。
一人開頭眾人學,參與迎親的,基本人手一篇,那些沒選中,雖然沒能參與迎親,可也是親看親歷過的,看別人的文章,總覺得沒寫到位,某一處漏了,文無第一,都是才子,都是文采過人,自然要手癢,那就也寫上一篇兒吧。
既然寫了,光自己看有什麼意思?二十個字三十個大錢而已麼!
因為這個,晚報很賺了一筆。
潘相一天天看著晚報上的文章,數著字兒算著錢,十分羨慕,這晚報,可比朝報賺錢多了。
李桑柔沿著御街找地方,在南門大街上找到一家茶樓,花了大幾十兩銀子,看熱鬧看的心滿意足。
顧瑾這大婚,再怎麼儀同民間,送親高坐這些也不敢有,到撒帳坐床,也是隻有莊重,沒人敢熱鬧。
合髻之後,再飲了交杯酒,大吉大利,諸人垂手退出,只留了顧瑾和周娘子,以及近身侍候的幾個人在屋裡。
喜慶紅豔的喜燭下,顧瑾目不轉睛的看著對面珠翠滿頭,裹在一層層錦緞之下的周大娘子,他的妻,他的皇后。
周皇后額頭一層細汗,聽著一片腳步聲出了屋,門極輕的響了一下,先掃了眼門口了,再轉回眼,正迎上顧瑾的注目,頓時紅了臉。
她渾身汗透,正在狼狽中。
“辛苦你了,讓她們侍候你把這些去了。”顧瑾笑道。
周皇后嗯了一聲,稍稍拉起鋪開的裙子,侍立在屋角的侍女已經急步過來,替周皇后理著裙子,侍候往旁邊去簪環梳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