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歐陽德為明軍熬製了一大鍋的藥水,讓軍中將士皆在頭臉及雙手露肉的地方塗抹。大奎深知南坡蚊蠅的厲害,故此督促大家擦抹的格外仔細。
當夜,大奎召集眾將議事。首先大奎將平涼地形繪於紙上,叫眾將記熟。然後大家一起商討這一仗該怎麼打。
楊小虎得知平涼以西南坡以東的水渠已被元兵係數下毒,不僅恨的牙根癢癢。議事時忍不住破口大罵,眾將也都憤憤不平。
此次出征,康茂才作為偏將,在軍中除了大奎他便是最高的官長。論年紀,康茂才已是年過半百,但看其面相不過四十有餘的模樣。此刻康茂才任由眾將七嘴八舌,他卻是不言不語安坐一旁。
大奎心知康茂才是人如其名,其人才華橫溢熟通兵法。故此先行止住眾人議論,向康茂才抱拳道:“康將軍,此次出征敵眾我寡,不知將軍心中可有破敵之計?”
康茂才聞言當即起身抱拳回禮道:“大將軍定是已有計策,不妨大將軍先說。”
大奎微微一笑,這才朗聲道:“此地距平涼尚有百餘里,其中要過南坡。今夜我軍出發,黎明時分趕到南坡,一日夜內趕到南坡以東。就在南坡以東靜候到夜晚,然後趁夜殺進平涼生擒傲敦。”眾將聞言紛紛點頭,康茂才卻是皺眉不語。
大奎心中明白,康茂才是不認同自己的計劃,且等他辯駁。果然不出所料,康茂才沉思片刻才道:“殺進平涼,屬下認為萬萬不可。”
大奎忙問:“康將軍何故如此說?有何不妥?”
康茂才這才續道:“元兵一萬,雖是烏合之眾但勝在人多。我軍在敵情不明之下貿然進軍怕是不妥。”
大奎微微一笑問道:“那依康將軍之計又當如何?”
康茂才苦笑道:“此戰必是苦戰,但不能在平涼鎮而是在這裡。”說著康茂才一指桌面上的地形草圖。只得卻是平涼以北,六盤山腹地的馬尾巴梁以南的開闊地帶。
大奎又笑了笑道:“我對這兵法一道知道的不多,康將軍莫要繞彎子,直說便是。”
康茂才這才續道:“我軍五千精騎,可分為三部。一部兩千人,埋伏在馬尾巴梁。一部一千人化整為零,每二百人為一組,埋伏在平涼鎮四周,只餘北側。一部兩千人為主力。”說罷康茂才環顧眾人,望著大家的一臉疑惑,這才細細說道:“每兩百人為一組,皆在馬後綁縛樹枝,饒鎮而走拖起塵煙以作疑兵。元兵來戰,主力兩千人便當面迎戰,務必將來犯之敵一舉擊潰。”
頓了頓,康茂才又道:“如此元兵一敗再敗,勢必棄鎮而走。自此主力與疑兵共計三千人馬尾隨掩殺,必可大勝。然元兵一萬,自然一時殺之不盡。平涼鎮距馬尾巴梁有數十里之遙,元軍逃至馬尾馬梁之時,料來兵馬只有半數。那個時候伏兵殺出與追兵前後夾擊,定可全殲元軍。”說罷,康茂才笑道:“此乃三十六計之鐵樹開花也。”
聽到這裡,大奎不禁擊掌讚歎道:“難怪湯大哥向我極力保薦康將軍,康將軍真是孔明再世啊,佩服佩服。”
康茂才老臉一紅,不禁搖頭道:“我之能為不過螢火之光,明軍中足智多謀者比比皆是,徐達元帥更是智計百出。我等自愧不如,難及萬一。怎敢當孔明再世之名。”
大奎哈哈笑道:“康將軍莫要過謙,還望康將軍示下,我等該如何用兵?”
康茂才聞言大驚,忙拱手道:“張將軍乃是一軍主將,屬下怎敢造次,還望張將軍發令。我等自當遵從。”
大奎這才臉色一板下令道:“康將軍聽令。”
康茂才抱拳道:“書下在。”
“你帶一千兵馬為疑兵。”
“屬下遵令。”康茂才朗聲領命。
大奎續道:“楊小虎聽令。”
楊小虎出列抱拳道:“屬下在。”
大奎揚聲道:“楊將軍帶兩千人馬於馬尾巴梁設伏,以作伏兵。”
楊小虎揚聲應道:“屬下尊令。”
大奎最後喝道:“其餘眾將隨本將軍一起,以兩千主力迎戰元軍。”
眾將齊聲喝道:“謹遵將令。”……。
 c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