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216章 窮途末路

就這樣,韓王部成為了此次幕北混亂的制止者——所有部族的目標,都轉向了偏安一隅的韓王部,以及韓王部所佔據的草場。

那塊算不上肥美,在往年被各部族所不屑,如今卻可能拯救數個部族安穩過冬的草場!

這對韓王部而言,可謂是前所未有的災難!

與漢室所不同,由於草原獨特的文化背景,以及長期奉行的原始叢林法則,在匈奴,各部族之間因草場、水源等生存物資而發生的武裝衝突,實際上是不受任何管制的。

原則上,一個部族如果能擊敗右賢王,那就能順理成章得到南池一帶的肥美草場,以及幕南各部的尊崇。

甚至於單于庭知曉此事之後,都很有可能不會因為該部族的‘反叛’而出兵鎮壓,反倒是極有可能將這位新鮮出爐的草原英雄,任命為新的右賢王!

草原的生存環境,就是這樣極端殘酷,極端野蠻;匈奴的強大,或者說每一個遊牧民族的強大,也都建立在這種類似‘養蠱’的文化背景之上。

對於韓王部的悲慘遭遇,單于庭完全不會阻止,頂多是在鬥爭即將結束之時,派人叫停雙方的鬥爭,讓韓王部得以留存。

——就這,也還是因為韓王部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坐視韓王部滅亡,對於匈奴將來的‘招安’工作有所影響的緣故。

所以,從五月中下旬,單于庭在結束龍城大會,按照慣例繼續北上,離開龍城之後,韓王部頓時陷入了群狼環伺的險惡境況。

本就不甚遼闊的草場,如今已經有將近三分之二被別的部族搶去;韓王部的戰員,也從年初的兩個萬騎,減編成了如今的一個本部萬騎,以及兩個‘別部萬騎’,即奴隸兵①。

幾乎每一天,韓王部都要遭受各自爭執,又暫時達成聯盟的幕北部族聯合攻打;韓王部可戰之卒,從原本的幾近一萬,銳減到了現在的不到四千。

這還不是韓王部最大的損失——在草原,生存最需要的,永遠是奴隸!

或許聽上去很奇怪,但在匈奴,真正的‘牧民’,實際上是不放牧的。

每一個‘牧民’,其實都是中原意義上的地主;擁有對一個或大或小的部族的統治權。

這樣的人,是要從四歲開始就騎在羊背上,學習騎術、箭術等戰爭技巧,在十四歲正式開始外出作戰,保障家園安全的。

至於放牧,則都是由部族中的奴隸負責。

通常情況下,匈奴部族的內部組成,是由負責放牧的奴隸,負責製作食物、繁衍後代的女性,以及從小接受軍事訓練,負責保護部族的‘牧民’組成。

拿漢室舉例,在漢室百姓眼中,最重要的是田畝;那在匈奴人眼中,最重要的就是···

奴隸!

沒錯,不是草場,而是奴隸!

中原大地,早在堯舜禹之後,就從奴隸制逐漸準變為了更文明的封建政權,田畝、房屋等物品的獲取,也早就從野蠻時期的武力爭奪,而轉變為了文明的‘交易’。

所以在中原,只要田畝在自己名下,農民就不會擔心自家的田畝,會因為隔壁鄰居打了自己一頓,就變成了別人的。

而在匈奴,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保證自己長期包有一片草場。

再加上游牧民族與生俱來的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性,使得‘佔據某一片草場’變得不太可能,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正所謂‘鐵打的草場,流水的部族’,今日得草場,明日可能就會換主人。

所以,對於匈奴人而言,相較於隨時可能失去的草場,自然是生產工具,即‘奴隸’更為重要。

只要有足夠的奴隸,那部族就有希望在另一片土地發展壯大;只要有牛羊牧畜,部族就能再創往日的輝煌。

與之相比,草場的重要性,甚至還不如牛羊來得重要一些。

而奴隸之所以在匈奴人心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除了奴隸在匈奴充當‘生產工具’的角色,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