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218章 漢弓高侯

當士卒屬於邊防部隊編制,且不在‘義務兵’範疇,而是長期穩定的戍卒時,對於該士卒‘舉家遷往駐紮地’的要求,無論是地方官府還是中央部門,都是大開綠燈的。

中央也寄希望於透過這種‘兵帶親’的模式,來改善邊地地廣人稀,土地無人耕種的狀況,同時也能讓邊防戰士擁有更堅定地戰鬥意志。

——在這思想建設幾近於無的時代,只有在身後的是手足親人,身後便是家園之時,邊防戰士才會爆發出遠高於平常時日的戰鬥意志,以及必勝的信念。

因為戰敗,意味著家破人亡,意味著妻離子散,意味著失去家園。

對於邊防戰士而言,將家人統統接到邊境,也是很容易就能做出的決定。

相較於將家人扔在家鄉,自己孤獨的守衛邊疆,無疑是將家人接到身邊照顧,並陪伴自己更好一些。

雖然邊境更危險,但對於本就生活拮据的底層百姓而言,也算是一種出路——當士卒申請舉家遷移駐紮地時,駐紮地所在的地方官府,也同樣會對‘外來人口’開啟綠燈。

——戶口增長,那可是政績來的!

為了表示對這一戶‘忠肝義膽’,原以為國家邊防事業犧牲自我的家庭,地方官府也同樣十分照顧:來了就發田地!

反正邊地地廣人稀,土地多到沒人種,地方官府絲毫不介意將其中幾百畝送給遷移而來的軍卒家庭,並在往後的每一年,從這塊田地上收取農稅。

而這個遷移而來的家庭,也將完成‘財富膨脹’的成就——既然要遷居邊地,那家鄉的土地,自然是要賣出去的。

雖然家鄉的田被售賣,但得到的錢,也同樣可以在任何地方購買土地。

但在遷居邊地之後,地方官府‘分配’的土地,卻是不需要這戶人家花錢購買的!

只需要在往後的每年裡,按照三十稅一的比例,上繳農稅即可——若是運氣好,年景不豐,邊地甚至很有可能被中央免除農稅!

就這樣,中央完成了從內陸向邊地的人口引流,遷移家庭大幅提高了家庭財富,邊防將士將心心念唸的親人接到了身邊,並得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保家衛國’之中;地方官也藉此提高了耕作土地面積,提升了人口、戶口,收穫了政績。

而相較於長城以內的城鎮,馬邑的常居人數明顯少的多。

雖說馬邑與身後的長城,理論上是一種‘掎角之勢’,守望相助的關係,但實際上,馬邑頂多算是長城防線的前哨站,以及一個緩衝:當有敵入侵時,馬邑城首先面臨戰爭,從而為身後的長城防線贏得反應時間。

這就意味著相較於長城一線,馬邑的戰略位置更加危險,被攻破、被攻打的可能性都遠大於身後的長城。

這從馬邑之謀居然真的將軍臣單于吸引過來,就可見一斑。

按道理來說,這樣的一座小城池,根本不需要著重巡視,只需要定期運送武器輜重,確保戰爭來臨時,馬邑能完成‘告警’任務便足矣。

但是,馬邑還有一個存在意義:為更北,距長城更遠的武州塞,充當後援力量。

而在長城以北,馬邑以北,乃至於武州塞以北這片靠近漢室邊牆的草原上,實際上還生活著許多‘親漢’的草原部族,充當著漢匈邊界的緩衝。

為了讓這些部族,在必要時能完成其‘警報器’的作用,馬邑城和武州塞必須時刻處於最佳戰鬥狀態,以保證這些部族在遇到匈奴大軍南下之時,可以第一時間想到‘南下武州塞以內,尋求庇護’。

所以馬邑對於漢室邊防的戰略意義,實際上只低於同樣身處長城外的雲中城!

當劉信的王駕從馬邑唯一可通行的城門:南門進入,並出現在城池中心的庭院之前時,秦牧正在客堂之內,迎接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

就連劉信的到來,都沒有讓秦牧暫且放下這位客人,轉而去招呼貴為諸侯的劉信。

被門房引入院內等候,且因秦牧的‘薄待’而感到不滿的劉信,在不遠的將來,就會為今日的任性付出代價。

蓋因為秦牧面前的‘貴客’,乃韓襄王姬倉直系後代,歷史上的漢弓高侯——韓頹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