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236章 天子駕臨

——旁支也能做皇帝?

嘿嘿嘿嘿···

巧了,寡人好像也是劉氏旁支來著!

這也是歷史上,原本在孝惠時期乃至於前後少帝時期,都對長安保持謙恭的關東諸侯,在文帝劉恆繼位之後一改往日面目,直到景帝朝,引發吳楚七國之亂的緣由所在。

——對於劉恆成為皇帝,關東諸侯不服。

很簡單的道理:劉盈做皇帝,那是高皇帝決定的,沒人能說什麼,人家是嫡系。

就算後來前後兩個兒皇帝登基,那也是嫡系的事兒,跟旁支毫無關係——旁支,說好聽了叫親戚,說難聽點,也終歸是外人。

而劉恆做皇帝,那就不是嫡系的事兒了——代王這個旁支都能做皇帝,那我們為啥不能?

我們也是旁支啊!

都不用說別人,光是此時此刻重兵駐紮在睢陽城外的齊王,就足以讓劉恆頭疼——人家可是連嫡系的劉弘,都敢駁斥為‘非惠帝子’的!

對於劉恆這樣一個旁支得到皇位,齊王能服?

劉肥那十幾個兒子,哀王劉襄親愛的弟弟們能服?

從這一點而言,劉恆所要面對的問題,比小皇帝劉弘要嚴峻的多。

為了避免那樣的事發生,劉恆有且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將關東諸侯,尤其是齊王一脈盡數剪除;要麼,接受‘關東失去中央掌控’的現實,成為末代周天子那樣的名譽皇帝。

答案不言而喻:但凡是個腦子正常的人,都會選擇前者。

這也是陳平與朝堂的共識:代王登基之後,首要大事是關東諸侯;而陳平的開國老臣能作為博弈籌碼的,也恰恰是此事。

劉恆要想剪除關東諸侯,除了要在大義層面站住腳之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得到長安中樞的一致支援。

尤其是在小皇帝劉弘,剛剛演示過‘在沒得到朝堂支援時,鎮壓諸侯王會發生什麼事’的實踐課之後,代王劉恆必然會為了壓住關東諸侯,而在一定程度上向朝堂妥協。

比如為了朝堂安穩,而保留陳平的丞相之位,恢復周勃的太尉職務···

等等。

這才是陳平甘願接受劉恆成為皇帝的事實,攜百官之城門外迎接劉恆的原因——事態,或許會在可控範圍之內?

而此時此刻,看著那輛早早出現在直城門外的御輦,陳平卻有些拿不準譜了。

如果劉恆想跟朝堂相安無事,又怎麼會做出如此‘失禮’的舉措?

在陳平的預想中,劉恆必然會戰戰兢兢的出現在直城門外,惶恐的接受百官拜謁,然後當場宣佈任陳平為丞相,周勃為太尉,以此安朝臣之心。

但現在?

劉恆別說惶恐了,就連御輦,都毫無忌憚的坐上去了!

這意味著什麼?

劉恆是否決定扒開朝堂單幹?亦或是直接清洗朝堂,全面安插心腹?

想到這個可能性,陳平便有些焦躁起來;藏於衣袖中的手輕握成拳,手指不安的互相揉搓著。

“丞相。”

一聲低沉的輕呼,將陳平的注意力從思慮中吸引回現實。

稍側過頭,看清那張滿是憔悴,眼眸佈滿血絲,神情中滿帶著失落的面龐,陳平只的輕嘆一聲,又緩緩閉上了眼。

劉恆對朝堂的態度不得而知,陳平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麼結局;但周勃,卻幾乎將所有的前途葬送。

未央宮沒攻下來就算了,居然還···

回想起方才,在未央宮外所見,那一根根插入宮牆的巨矢,陳平只能出於同僚之間的交情,默默為周勃默哀三秒。

抬起頭,大致掃視一圈,見百官都大致到齊,陳平正要上前拜謁,又似想起什麼般呆愣原地。

按常理,劉恆此時還尚未拜謁高廟,祭祀告祖的程式未完成,其身份仍舊是‘代王’;即便百官此番乃出城迎接新君,也應該暫以‘代王’相稱。

但劉恆此時,卻是直接坐上了御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