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三七章 民心

那老者道:“這些都是東拼西湊的一點心意,為的是迎接朝廷兵馬的到來。你們的到來便是來救我們脫困的,你們來了,我們便有活路。百姓們昨晚都興奮不已,以為從此便能有好日子過了。可是沒想到,你們卻要離開了。大夥兒一聽,你們這一走豈非又無生路了,所以才紛紛回家收拾物事拖兒帶女的要跟著一起走。不跟你們離開,便無活路了啊。”

老者說著話,眼睛裡溼潤了。周圍一群百姓都跟著低頭抹淚。王源心情沉重,皺眉看著這群毫無生路的百姓,心中也很是矛盾。

“老丈啊,我們這次是輕騎突襲而來,兵馬數量不多。朝廷大軍還在長安前線,並不能完全收復魏州這等被佔領的州府。而且我們的目標是平原城,為了保證救援平原城成功,我們才決定突襲魏州邢州鄴城三地。現在兵馬的蹤跡已經暴露,我們不能在魏州久留,必須要馬上進擊平原郡,否則便會被敵軍得到訊息後有所防備。我也沒料到,魏州的百姓們已經是如此的處境。我若不帶你們離開的話,心中著實不忍,但我若帶著你們離開的話,這麼多的老弱婦孺,勢必大大拖慢我行軍速度,導致此行計劃失敗。這當真教我陷入兩難之中了。”王源長嘆道。

聽了王源的話,老者和百姓們都沉默了。他們無法掩飾自己眼睛裡的失望之色,但他們卻也明白,王源說的是實情,王源也處於兩難之境。

“原來王元帥此行是要去平原郡救顏太守的,應該的,應該去救平原城的百姓。人家一個小小的平原城,在叛軍來襲之後都奮起反抗寧死不降,足以讓人敬佩。再瞧瞧我們魏州,叛軍來時,個個畏敵如虎,官兵百姓紛紛只求自保,不敢與之抗爭,以至於被奴役至此。大元帥原該救平原城的人,他們才值得朝廷去救,而我們這些人其實不配被救。活該我們死在這裡。”老者搖頭嘆息說,話語中有激憤之意。

王源忙道:“老丈,千萬莫要這麼想,朝廷根本不是這個意思。天下大亂,賊寇橫行,這件事本就跟百姓無關。百姓們只求能平安度日,焉能怪他們膽小怕事?州府失守是朝廷官員兵馬之責,跟百姓有何干系?”

老者嘆道:“王元帥這話才是真正的大實話,可算是為我們百姓正名了。罷了,就衝王元帥這句話,我們也不該為難你們。我們不能耽擱你們的軍務,老朽這便叫鄉親們讓開道路,恭送王元帥和諸位軍爺出城。”

老者回過頭來,揚聲高叫道:“父老鄉親們,咱們還是讓王元帥的兵馬離開吧。他們此行是去平原城解救顏太守的,若咱們再堵著不讓他們去的話,平原城顏太守他們便危險了。我知道諸位都失望的很,我也很失望,但是沒法子,總不能拖累大軍的後腿,害的他們也跟著一起遭難吧。訊息很快就會傳到四處州府,賊兵會調集兵馬來圍剿,咱們不能害了他們啊。”

百姓們無語而立,他們的眼中全是失望之色。本來滿懷希望能有生的可能,現在希望一下子破滅,個個心如死灰。

王源看著百姓們的神色,當真心如刀割。但他毫無辦法。帶著他們便是一起死,不帶著他們,這些百姓可能也是個死,當真體會到什麼叫做無能為力束手無策。

一聲號角過後,親衛騎兵們紛紛上馬列隊,準備開拔。百姓們木然緩緩移動,閃開一條通道,讓開通向東城門的街道。眼睛裡帶著絕望和不捨看著騎兵們開拔離去。全場除了單調的馬蹄得得聲,一片死寂。

“二郎,我有個主意,不知你可同意。”公孫蘭在王源的馬旁悄聲道。

王源道:“什麼主意?”

公孫蘭道:“咱們何不讓他們朝平原方向而去,待我們解平原之圍,便可讓人接他們入平原城中。”

王源搖頭道:“進.平原城又能如何?我們還是要離開平原城南渡黃河的。”

公孫蘭道:“那便帶著他們一起南渡到黃河南岸的州府安頓,有何不可?”

王源搖頭道:“這會耽誤大量的時間。恐怕不成。”

公孫蘭看著王源低聲道:“你率軍打仗是為了什麼?你曾說過你是為了解百姓倒懸之苦才擔此大責的,莫要忘了你的初衷。再說,你若這麼甩手走了,於你名聲會有多大的損害你知道麼?所謂民心,便是從這些時候積累而成的。不得民心者,將來什麼也得不到。”

王源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自己居然真的蠢到了拍拍屁股走路,任由這些百姓去死?這件事一定會讓自己蒙上汙名,自己怎麼蠢到了這個地步了?幸虧公孫蘭提醒的及時。

王源策馬停步,轉身朝著百姓們高聲叫道:“鄉親父老,本人做了決定,本人決定帶你們一起走。”

眾百姓驚愕的張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趙青譚平等也是呆呆發愣。

“趙青譚平,還愣著作甚?還不趕緊整隊保護百姓們上路麼?”王源沉聲道。

“王元帥,你就是我們的大救星啊,王元帥,大恩人啊。”人群爆發出吶喊聲,紛紛跪倒在地磕頭,淚下如雨。

……

嚴莊離開長安時的心情可以用意得圓滿來形容。他沒想到事情會是如此的順利,史思明居然乖乖的將十萬兵馬便交到了自己的手裡,任自己帶出長安城。

奉旨來長安之前,嚴莊的心裡是忐忑的,他知道史思明是什麼樣的人。他擔心史思明會突然發難,將自己當場格殺,就此扯旗造反。這並不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份分兵的聖旨的意圖太過明顯。哪怕是個傻子也會明白這是對手握重兵的史思明的不信任。否則怎會在長安城面臨敵軍大軍壓境之事卻將其十萬兵馬抽調走,這簡直是開玩笑。

而史思明居然照辦了,而且平平靜靜,沒有吵鬧,沒有爭執,和和氣氣的將十萬兵馬交到了自己手裡。雖然嚴莊看得出,這十萬兵馬大多都是新兵和老弱之兵,明顯是經過挑選的兵馬,但對嚴莊而言,這已經足夠了。他可不會傻到為了這件事去爭執一番,能從長安帶走這十萬兵馬和自己的腦袋,便已經是祖上積了大德了。

史思明客客氣氣的將嚴莊送到了灞橋長亭。臨別時舉杯道:“嚴元帥,請你轉告陛下,我一定替他守住長安,請他放心。你告訴他,他對我史思明的隆恩,我一定會報答他,而且是加倍的報答他。”

嚴莊聽的脊背發寒,史思明這番話說的很是誠懇很是感人,甚至在他的眼神和表情裡都看不出一絲一毫的虛假。但正因為如此,嚴莊才覺得心中發寒。能如此隱忍不露聲色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人。史思明絕不會善罷甘休,這是肯定的。他所謂的加倍報答,如何報答?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解釋這句話的含義了。

拜別之後,嚴莊率十萬兵馬迅速趕往洛陽。他知道,王源的神策軍十餘萬人就在長安周邊逡巡,他不想自己只是調集兵馬便被神策軍給盯上。自己可不想趟長安之戰的渾水。於是乎他命令兵馬不分晝夜的行軍,終於只用了三天時間便將這十萬兵馬帶到了潼關。

抵達潼關之後,嚴莊長舒一口氣,而且後來的探報說明了他的決定是多麼的英明和幸運。因為就在他和十萬兵馬抵達潼關之後的數個時辰。斥候兵馬便發現了近五萬騎兵在潼關西北十里外出現的身影。那顯然是大唐神策軍的騎兵大隊,他們定是得到了自己這十萬兵馬的訊息,故而從長安東北包抄而至。幸虧自己命令士兵們輕裝前進,晝夜不停。這才安全的抵達了潼關。否則一旦被這五萬騎兵截斷,後果不堪設想。嚴莊可不認為自己這十萬老弱新兵會是五萬神策軍騎兵的對手。

慶幸之餘,嚴莊也有了深深的擔憂。神策軍已經在長安周邊如若無人之地,幾乎是肆無忌憚的運動穿插。這說明,長安城幾近孤立。不久後唯一一條經由潼關往東的道路怕也要被切斷了。而且,唐軍的騎兵居然抵近到潼關十里之外,要是神策軍決定攻擊潼關,繞過長安直取洛陽該如何?若是史思明根本不打算出兵牽制,而任由神策軍攻擊潼關直取洛陽,那該怎麼辦?

在此之前,也許史思明不會這麼做,但現在的史思明可說不準了,他要以這種方式報答陛下的‘恩寵’,那可就大事去矣。

嚴莊想了很久,決定將這十萬兵馬留下一半人駐守潼關。因為他覺得,不能將希望寄託在史思明身上,而要經營潼關關卡守住通向洛陽的通道。潼關之地從東往西是天險,但從西往東根本就無法守禦,留下這五萬兵馬的目的便是配合當地的守將重新構造城防。反正這五萬兵馬自己會選那些老弱之兵,帶著南征用處不大,還不如留在這裡當苦力,當炮灰守關,那絕對是物盡其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