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上新朝起於南方,大燕起於北方,拿陰陽五行之說推論,南方為火,屬陽;北方為水,屬陰。那麼,以火制水,以陽消陰,以明克暗,他大燕就必然滅亡。再則歷代王朝的宮殿名稱被冠以大明二字的也很多。”李道通繼續美言道。
“大明宮這個咱知道,大堂最雄偉的宮殿。”唐秉忠笑呵呵地說道,“這下子跟漢唐都有了耶!”
楚九眼角眉梢堆滿了笑意,可見有多麼的喜歡。
姚長生目光掃過他們,真是什麼好話都能附會上。
楚九雙手下壓,“坐下,咱們坐下說話。”緊接著又道,“既然國號定了,那麼國都呢?”
“大哥,這還用選啊!當然是金陵,怎麼著也是六朝古都。”唐秉忠想也不想地說道。
“你們的意見呢?”楚九目光一一掃過他們問道。
李道通他們紛紛附和,金陵好,繁華之地,又是魚米之鄉,把好處一一說盡了。
郭俊楠輕皺了下眉頭,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他想反駁,卻不知道該如何說,有理有據才行啊!
楚九目光如炬地看著郭俊楠問道,“俊楠想說什麼?”
“我沒有什麼要說的?”郭俊楠聞言一個激靈看著他說道。
這話真是什麼都沒說,也什麼都說了,滑頭的很!
“長生的想法呢?”楚九目光又落在姚長生的身上道。
“啟稟主上,我可以用輿圖一觀嗎?”姚長生站起來雙手抱拳躬身道。
“當然可以。”姚長生走了過去,刷的一下將簾子拉開,拿起豎在牆角的打磨光滑的‘指揮棒’。
“我先來大致說一下從古至今這國都的變遷。”姚長生站在輿圖下目光清明的看著他們說道,“夏商周,早期的國都首先強調的是生產功能,以農為本,因此往往需要平原和河流,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暖溼潤,地勢平緩,土質肥沃,才能保證生活。所以早期國都都集中在黃河中下游。”手中的指揮棒,點了點黃河中下游。
“又由於黃河多發洪水等,先輩們又在遷徙中總結出經驗和教訓,逐漸的不在黃河邊上修造都城。”姚長生點著黃河的支流道,“而在黃河的支流之上,修建都城。”沉吟了一下又道,“隨著戰爭的增多,因為軍事需要,又要依託山形,山水相傍也成了需要考慮的因素。”抿了下唇,“如此一來,適合修造不同功能的城郭的地方也大體的固定了下來。並以一步先步步先的優勢在後續農耕中發展壯大起來,鞏固著優勢。”手中的指揮棒點著洛陽,邯鄲,“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伊洛河谷的洛陽,濟水之濱的濟南,滏陽河畔的邯鄲。”點著咸陽道,“秦國遷都之後所在的渭北咸陽原汾水之濱的晉陽。他們既能生產和交流,又有優厚的軍事條件。”又點了點輿圖道,“次一點的位於通衢之地,經濟繁榮,比如大梁。”虛化了一條水渠,“鴻溝開鑿之後,中原東部成一整體,它們的地位,讓他們成為這片區域中心。”繼續北上道,“再比如軹關陘與汾水黃河的中樞曲沃,再次一點就是能滿足軍事需求的要塞。或者軍事上位於比較安全的耕種的地方。比如吳國的姑蘇,越國的會稽,楚國的江陵等等。”
“來來來,長生先喝點兒水。”楚九食指點點郭俊楠道,“俊楠給長生端杯水。”
郭俊楠端起小几上的茶盞走過去,遞給了姚長生。
姚長生將手中的指揮棒斜靠在牆上,接過茶盞,輕哆了幾口,潤潤嗓子,將茶盞放在眼前的小几上。
“長生你說的這些都城離咱太遙遠了吧!”唐秉忠抬手指著輿圖說道。
姚長生看著郭俊楠退回了椅子上,莞爾一笑道,“不遙遠,因為都城這個東西,很大程度上是對前代的繼承。”努努嘴道,“你們自己掰著指頭查查,有多少王朝的都城,其實就是前朝的國都呢!”食指向下點點道,“這金陵還被稱為六朝古都呢!”
“秦,西漢的咸陽,長安在臨近位置。西漢早起都城洛陽也是東周的都城,東漢、魏晉的洛陽。”姚長生侃侃而談地說道,“南朝宋齊梁陳繼承的是東吳,東晉的都城建業,也就是現在的金陵。哪怕是臨時的都城江陵也是楚國的郢都。”手中的指揮棒,指到北方,“北朝方面的主要都城長安,洛陽,鄴城也大多是前朝重要城郭。以至隋唐建都關洛都是繼承。”
“長生不說不知道,一說還真是耶!”唐秉忠笑呵呵地說道。
“時間來到五代則發生的重大的變化,因為漕運緣故更改至洛陽。”姚長生指著中原道,“汴梁城,也是繼承了很多次。其實宋太祖趙匡胤也是考慮過長安、洛陽的,直到靖康之變,都城是再度一變。”指向了大燕的國都,“之後金朝,大燕都城依舊是繼承遼國。”
“長生,這些國都為何從關中地區,變到了北方了。”唐秉忠滿臉疑惑地看著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