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婉瑩動作極快,趕在兩個學院的工作人員下班前,完成了所有的手續交接。
現在,她已經正式從工商管理專業的新生,變成了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的新生,並且擁有了一間不大,但是器材齊全的實驗室。
袁婉瑩回了宿舍一趟,捲起行李,背起電腦,路過小賣部的時候,順手又買了一箱泡麵,直接入住了實驗室。
她沒有馬上開始實驗,而是開啟了自己的膝上型電腦,開始回憶,記憶中可以挽救母親性命的先進技術:
——全自動手術系統,需要高階智腦,高階機械,高階麻醉學以及相關藥劑,備註,該藥劑只在部分星球出產。
——克隆人系統,需要大量的地球土著人類的基礎體質資料,需要高階培養液和營養液。
——奈米機器人第133代,需要微型智腦,高階合成金屬學。
……
一口氣寫下了十多條,可以挽救母親性命的辦法,袁婉瑩心中卻沒有絲毫放鬆,辦法越多,就說明地球人越脆弱。
很多對帝國公民無效的治療手段,對地球人來說,卻已經是神蹟。
她又開始篩選掉用時太久的方法,比如第一條,涉及到的高階智慧和高階機器本身就是複合類學科,每一門又涉及到數十門小學科,以地球現如今的科技發展能力,根本就不是短時間能夠實現的。
最後,她的眼前只剩下了克隆人系統,想了想,袁婉瑩又把人字劃掉,只剩下克隆系統,沒錯,她只要成功的克隆出大腦器官就可以了。
這是袁婉瑩所有能想到的辦法裡,涉及到的學科最少的一個解決之道了。
即便如此,當確定好大方向,開始著手實行的時候,她依然發現了困難重重。
首先,最基礎的實驗室設施就不行。
克隆器官對培養器皿的要求非常的高,現如今的實驗室所謂的無菌環境,根本就達不到要求。
帝國進行克隆培養的時候,實驗人員都是在操作室外面,完全由機器人完成種種操作。
一旦實驗者從外界進入,或多或少都會沾染上些許細菌。
這個的解決辦法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那就是建造一個全液體的封閉器皿,讓所有的反應都在封閉器皿中進行。
這又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克隆器官所需的營養液的配置,其中有幾種物質是地球所沒有的,必須尋找替代品。
袁婉瑩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鎮定下來,首先就從改造實驗室開始,務必達到克隆實驗的最低要求。
她開始手繪設計圖紙。
預想中的全液體封閉器皿,必須有幾條靈活的機械臂,方便實驗人員在外界操作。
奈米級別的顯微鏡,隨時觀測實驗的進行程度。
還要附帶一個消毒倉,早期實驗肯定要從小鼠開始,進入液體艙之前必須消毒。
……
一點一點的,帝國的知識在她腦海中復甦,圖紙也被她一點點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