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凌致見他的表情,便開口道:“藍老夫人還在信中提起,會給你寫信的,你沒有收到嗎?”
肖元茂這才頓悟過來,趕緊出門口,招呼書童過來:“這兩日可有書信?”
書童回到:“是有的,還有一些拜帖,都在楊師兄那裡。”
肖元茂所有的書信往來都是弟子楊益那裡,因為平日他的書信不少,有遠方學子寄來的書信,有幽州其他州縣寄來的各式書信、還有鄉下村長們關於學堂的信件,更有無數拜帖想要上門拜訪。
一般來說,楊益會將普通訊件整理好,拜帖的時間和人物全部整理寫出來,然後才拿給肖元茂過目。
肖元茂很快拿到了最近兩天的書信,找到了藍家寄來的拜帖。拜帖裡面居然夾雜這一份策劃書。
肖元茂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然後沉思著。
陶凌致一動不動地看著肖元茂發呆,倒是宋榮忍不住,探出脖子去:“肖元茂,藍老夫人是怎麼說的?”
肖元茂將信遞給他們,兩人很快就看了下去。
其實這是一個書坊的策劃書。
陶凌致看著看著,拿著書信的手都微微顫抖,他大喝一聲:“妙啊,妙啊!”
宋榮也看完了,只是覺得很新鮮,倒是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陶凌致雙目有神:“善教化民, 以明禮義,幽州百姓之教化,將更上一層樓!”
就在這時,平陽府知府狄和也收到了藍家送來的兩本書。
這兩本書不過是很普通的縣誌,狄和拿在手裡卻覺得沉甸甸的。
狄夫人憂心忡忡地說道:“夫君,藍家這是什麼意思?只想要套交情嗎?”
狄和放下書本:“送書的人,可還在?”
狄夫人點點頭:“他們應該是探聽到了你下衙的時間,所以說了在外邊等回覆。”
“你讓人回覆,書收下了。”狄和從書架上取下一本《平陽縣誌》,“把這本送過去。”
“這……”狄夫人有些犯難,“他們可是被皇上所惡,您這樣親近他們……”
狄和搖搖頭:“不礙事的,藍老侯爺雖與我交情泛泛,可他是個實在人。如今藍家老幼不過是想尋求庇佑而已,於我不過是舉手之勞。算是做個人情吧!”
肖元茂的弟子楊益今年三十歲,幽州人。他十年前已經是舉人了,因為在外遊學而躲過了回紇的屠殺,可是所有的族人皆被殺光。因為要守孝暫時無緣科舉,正好明德書院重新修建,他就做了肖元茂的副手,領了學正一職,這一做就是十年。
楊益是書院的學正,可幾乎是肖元茂的副手,可也算明德書院的半個代言人啊!所以當他的馬車橫穿整個平陽鬧市的時候,引來不少人的關注。
“哎,那不是肖長山的馬車嗎?那個馬車我認得。”樓上一個富戶說道。
“肖長山不在馬車裡,這個時間他應該在授課呢!”一個老者摸著鬍子說道。
“不是肖長山,那是誰?”旁邊有人問到。
老者指著下方:“你看到車伕旁邊的書童了嗎?裡面坐的是應該楊學正。”
“原來是楊學正,聽說此人文采頗好,卻甘心在此做個九品小官,也不去考科舉了。”
“你懂什麼?要是我能跟在肖長山身邊,就算做個九品小官,我也願意啊!”
“切,有本事你也做個九品小官試試,居然還敢看不起楊學正……”
“在下不是這個意思……咦?那馬車怎麼往西北走了?”
“真的啊,西北那兒不是貧民住的地方嗎?”
“說不定是哪家的神童被發現啦?”立刻就有人調侃了。
之前火陽村有一個孩子很聰慧,可是父母家貧不讓孩子上學堂。村長不忍心見此輟學,便寫信告知肖長山。楊益親自到村子裡考校此子,發現甚聰慧,直呼:“此童甚慧,不學可惜,費用由書院提供。”
此事傳開後,和楊益相熟的人看見他出現在平陽府,就會打趣:“楊兄這回可又發現神童了?”
楊益坐著肖長山的馬車橫穿了鬧市街,走到郊外還是被認出來了。
“咦,你看看,那不是肖長山的馬車嗎?藍色的車簾子我不會認錯的。那裡有一個‘肖’字。”
“對對對,我見過這輛馬車,那個車伕……我也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