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樹志和李才最近幾天都在格物書坊看書,因為怕沒有位置,他們早早就帶著水囊和燒餅提前在書坊排隊。
店員開門後,就往旁邊的牆上貼了一張很大的紙。
眾人湊近一看,最上頭的“約稿”兩個字最醒目。
下面的文字也不少:本書坊每月將會刊印《格物月刊》,請大家踴躍投稿。內容:詩詞、文章、話本、繪畫等各項技藝均可。稿費按期結算。欲知詳情,可行至知止苑右牆檢視。
眾人好奇,進了知止苑的套間後的小院,果然有一面牆貼著紙張,寫清了各項事宜。牆下邊有一個大箱子,箱子上貼有“投稿箱”三字,門上還有小鎖頭。箱子上面有一條二指餘寬的縫隙,旁邊還貼有小字“稿件可塞入此處。”
投稿細則:
一、若是自己投稿,領取稿費的時候,可以寫一個暗號,然後請在落款處按手印。
二、若是請他人代筆,切記要按手印。
李才忍不住用手肘碰了碰曾樹志,有些興奮地說:“上面寫著話本大賣,居然可以有分成呢!”
另一處文字也很顯眼:只要有獨門絕活,利民一方,皆可廣而告之,最低稿費八百文。可署名。
曾樹志則皺眉:“居然還讓人獻出獨門絕活,雖然可以標明出處,可是才給八百個錢。就用這點錢買一個方子,還要告訴天下人?”就連街上賣燒餅的大嬸都不會為了這八百個錢,賣掉自己做燒餅好吃的秘訣吧!
旁邊一箇中年男子倒是看出些門道來:“這月報若是真有人投稿,將自己的技法告知天下人,豈不是大家都受益?這天下會越來越好啊!”
一個身著錦衣的老人點點頭:“要打破這種壁壘絕非易事,這藍家的當家人真是有些想法。”
格物書坊能夠免費看書,已經火遍整個平陽府了。
中年男子和錦衣老人將書坊轉了一圈,迎面而來一個錦衣書生驚呼:“狄知府!”
身份被揭開了,這個錦衣老人正是平陽府知府狄和,旁邊的中年男子是卞閱,是狄和的佐官,任職同知。
狄和擺擺手,示意對方安靜。不過那錦衣書生的聲音比較大,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接著眾人都來拜見他。
店員急忙將此事告知書店的掌櫃藍榮轉和藍榮轉,二人急忙過來打朝華。
狄和與藍老侯爺是舊識,也認識藍榮合。如今他有些詫異地看著藍榮轉和胖胖的藍榮轉,怎麼這兩位長得都不如藍榮合,甚至還不如藍老侯爺。
“不知狄知府駕到,藍某有失遠迎,還請恕罪。”藍榮轉態度不卑不亢,不過分諂媚,也
沒有當年做侯爺高高在上的氣勢,整個人十分平和,似乎真當自己是普通書坊的掌櫃。
狄和見此,略放心下來。看來藍老夫人將子女**得不錯,能夠快速認清眼前形式,才是最好的。
“我收到藍老夫人的書信,特意過來看看。”狄和慢慢踱步參觀。
事實上,在書店還沒有開張的時候,他就收到書信了。他很意外藍老夫人能夠得到陶大人和肖長山的支援,大量的捐書能夠讓書店立足,免費借閱有利於學子們。
更有意思的是,藍老夫人似乎寫了不少書信出去,就連謝家都邀請捐書。
謝家乃是幽州世家,書香門第,當年明德書院修葺之際,也捐書不少。不過謝家似乎並不認同藍家的做法,前幾日,在知府當差的謝家人也討論此事,認為藍家人拿著謝家的書沽名釣譽,甚為陰險。若不是他無意路過聽聞,還不知道藍家廣散網呢!
謝家在幽州根基深,無論是官府還是外面的商號,都有不少謝家子弟。從府衙中聽到謝家子弟的談論,管中窺豹,看來謝家人並不贊同。
謝家牢牢把握著上層社會的資源,如今藍家人插手,寒門子弟有了機會力爭上游,就是分走了謝家人的資源。謝家人會不會有所動作呢?
狄和正欲離開,聽見觀瀾苑門前的兩個店員卻喊道:“請排隊,大家拿著牌號,因為最近人數太多,裡頭坐不下。拿到號牌的方可進入看書半日。”
眾人趕緊排隊,幸好現在還早,來的人都拿到了號牌。
稍微來晚的人被告知上午不能入內看書,不過他們拿到了下午看書的號牌,只好悻悻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