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章 幽州(14)

第二天,藍榮轉發現定前早起溫書,五歲的兒子一直鬧著不肯好好學習,尤其是天寒地凍,早上更是不肯起。今天這是怎麼了?

“前兒今日可真勤快啊!”藍榮轉見到小兒一板一眼地在唸書,心中歡喜。

定前揚起小腦袋:“昨晚哥哥給我念了您寫的《遂州隨筆》,我也要好好唸書,將來投稿。”

藍榮轉全身心都舒坦極了。從失去爵位到現在,除了昨天天月刊大賣,讓他露出極為舒心的笑容。今天小兒的肯定讓他心中甚暖。

他本來沒有打算投稿,是母親提點了他。

“你經常在外遊玩,可以寫寫每個地方的風物。讓世人多瞭解泰安國。”呂瑩芳沒有忘記“帶領藍家人走向巔峰”的使命。

雖然她也是藍家人,她作為文豪名聲大噪,也算帶領藍家走上巔峰。可她太累了,事事都親力親為容易禿頭。把藍家人一一立起來不好麼?

藍榮轉記憶最深的是遂州的事情,於是就寫了這篇《遂州隨筆》。當時他是輕裝簡車,去找老友敘舊。那邊的菊花釀為一絕,那邊的歌姬甚為美貌(這個不敢寫)。他嘩啦啦寫了好幾頁,照著母親的要求,想到什麼先寫什麼。

最後還是母親提出重點:“你可以寫遂州的名山,寫山之險,雲之奇,水之秀,食之美,民風淳樸,在加上當地的神仙傳說,就夠了。”

其實呂瑩芳是想起了侄子小學的課文《桂林山水》,又不能拿來丟到藍榮轉的面上。

藍榮轉好歹也是作為侯府繼承人培養的,怎麼寫個文章都抓不住重點啊!寫那麼多名貴的美食,老百姓看看就算了,除了砸吧嘴巴想象一下味道,沒有代入感啊!

經過呂瑩芳指點,藍榮轉的文章才得以刊登。

“父親,我什麼時候可以跟哥哥一樣去明德書院唸書?”

藍定朗明年就十一歲了,這個年歲去明德書院並算小。況且學院有規定,十二歲後,學子不能帶書童。所以定朗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緩緩。

藍榮轉摸著小兒的腦袋:“等你再長大一些,再努力一些。你哥哥現在每天溫書,就等著年後去明德書院參加考試。”考過了,就可以直接入讀。考不過,交兩千兩。

有皇帝的默許,明德書院死要錢的規矩一直沒有變。

兩千兩,對以前的侯府來說都是小事。現在的兩千兩銀子,對藍家幾乎是傷筋動骨。況且還沒有分家,即使母親願意花錢,三房也會不滿。為今之計,還是得定朗自己本事強才行啊!

他得趕緊把林子培養起來接手書坊,他的時間得多花在孩子身上才行。

藍榮轉來到格物書坊的時候,發現門口已經排了長長的隊伍。天氣冷,還下雪了。遠遠看去,一排排人就像是雪人一般矗立在那裡。

格物書坊的店員正在向眾人解釋:“因為月刊有限,每人兩份啊!最近幾天都在印啊,今天買不到的,明天再來啊!”

即使加班加點,十幾個人印刷,昨晚只是印刷了兩百多份。

剛才店員已經說了,藍刊有一百二十份,彩刊有一百二十份。一人限量兩份,豈不是隻能買一份藍刊,一份彩刊?

店員說了,最近幾天都在印。但是快過年了,也印不了幾天了!所以還是得趕快買才是啊!

店員在門口貼了告示:領稿費處請往右拐。

有個書生過去看了一眼,居然是一個大娘坐在那裡。別人怎麼也想不到,坐在這裡的是藍老夫人呂瑩芳。

她本來是想讓藍榮轉來支出稿費的,就怕彩刊的作者過來取稿費不方便。怕藍榮轉這色胚對著小娘子說什麼或者做什麼。

現在人手緊缺,若是單獨安排趙氏或者錢氏負責彩刊的稿費支出也太浪費人力了。

所以她乾脆自己上陣,順便了解一下書坊這邊的情況。

很快,就有一箇中年漢子帶著一個大娘過來領稿費。

這母子倆一看就是貧民,穿著粗布麻衣,身上的襖子破破爛爛的。

中年漢子不識字,是被店員指引過來的。

呂瑩芳笑著問道:“請問二位投了什麼稿子?”

那中年漢子看了母親一眼,然後不自在地說道:“是鄰居的李秀才幫忙寫的稿子,就是那個醃蘿蔔的。”

“當時是誰按的手印?”呂瑩芳態度溫和,讓他們緊張的心情鬆了不少。

呂瑩芳找出投稿的那頁紙,讓老太太在旁邊也接著按手印,兩相對比,呂瑩芳問道:“你們是要銅板,還是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