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章 幽州(23)

宋夫人用手比劃著,眼眸閃著光:“我剛才聽府裡的大娘們說了,她們以前用棉花紡紗織布,經常斷紗,織出來的棉布不好用。彩刊上說了,要建半地窖式的房屋,既有利於保持一定溼度,也有利於維持常溫,所以可以織出好棉布。”

“喔?織布不僅要求溫度,還要求溼度?在院子裡織布不行?”宋榮經常跑軍營,那些軍戶人家的婦人經常織布,有時候屋子太暗,天氣好的時候就搬出織布機在院子裡織布,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些。

宋夫人感嘆道:“藍家的織布機不小呢,哪裡能搬來搬去的! ”

宋榮開啟桌子上的彩刊,細細看來。這織布機的圖紙畫得很詳細,還用了不同顏色,上面還做了標註,生怕你看不懂似的。

“那藍家還招收女工織布呢!”宋夫人一邊指揮丫鬟將東西歸整,一邊繼續說道,“今早還貼了告示,若是看不明白圖紙,要免費教大家做織布機呢!聽說城外臨近幾個村子的木匠都已經跑來了。”

宋榮有些意外,這藍家毫不藏私,圖什麼?就圖一個好名聲?

“對了,藍家還說了,可以分期借貸……嗯,好像是由村長作保,只要先給一半的銀子,就可以買走一臺織布機。半年後,再還剩下一半銀子即可。利息嘛,好像就要幾匹布。徐嬤嬤,是不是這樣?”宋夫人說著不太確定,問旁邊的婦人。

徐嬤嬤這才上前回話:“夫人記得沒錯,這利息不要銀子,好像是每個月交一匹布就行了。可以一次**,也可以一月交一次。全部由各村的村長負責呢!而且藍家還說了,這些布匹除了供應給店裡的店員和其他長工外,剩下的就直接做成衣,供應給慈幼坊。”

“那織布機怎麼賣?”宋榮詢問道。

“六兩銀子。”徐嬤嬤回應。

“你說那織布機挺大的?這個價格是不是便宜了?”宋榮說。軍戶們的織布機一般也就五六銀子,好一些的要十兩銀子。

徐嬤嬤露著笑容:“這樣的織布機,做工好,織布快,就是賣十五兩銀子也是有人買的。”

這藍家果然仁義!這就是藍老太太說的“讓利於民,倉廩實而知禮節”。妙啊!

自從草兒一家四口住進格物作坊後,草兒爹和草兒娘就負責打掃衛生和做飯。草兒跟著女工們一起織布,果兒就跟著做木工。

雖然呂瑩芳覺得果兒應該去學堂,不過果兒爹已經很感激東家,認為小子能學會木工已經十分開心了。

當初租一排空房十分寬敞。除了草兒一家住最右邊上,剩下的木工師傅和徒弟們住最左邊。報名的四十個女工,因為機器有限,留下十二個。她們如今在右邊的兩間房織布,而工匠們在左邊的兩間房子繼續做織布機。

織布機的訂單像是雪片一樣飛來。附近鄉鎮的木工想要自己做,才做兩天發現實在太麻煩了,而且自己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太多,賣得貴了沒人買,賣得便宜了又不划算。後來木工們索性過來應聘,一下子人就多了起來。只不過後期來的工匠們只是領一份工錢,不參與分紅。

他們照著呂瑩芳給的流水線方式,拆分做,最後組裝, 一兩天就能做出一臺織布機。

幸好最近沒有下雪,臨近的幾個村子都趕著車過來取織布機。

狄和應了呂瑩芳的請求,從衙門派來人過來坐鎮,那些村長到書吏那裡登記後,就歡天喜地地將織布機搬上牛車。

有些條件好一些的富戶,也派來馬車運貨,不過他們都是給了全款。

雖然大多數村民都是交了一半的銀子,可是薄利多銷,也夠呂瑩芳付工錢和分紅的了。至於能賺多少?呂瑩芳倒是不在乎的。

蹭蹭上漲的功德值讓她心情愉悅。

因為村民們只是交了一半的銀子,也不用擔心別人算計她的財產。畢竟這裡還要購買木頭和諸多工具,還要租房開工錢呢!有能力的人一算,就知道她掙不到什麼錢。所以藍家還是很安全的。

孫女婉婷和婉靈的教育主要是趙氏負責,她管家的時候就帶著這兩個小的。

錢氏有空就輔導婉婷和婉靈的功課,顧大娘有空就教她們一些藥理知識。

呂瑩芳覺得女孩子懂一些,將來可以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家人。

若是擱在以往,學醫理知識,那是匠人才會做的。不過眼前藍家沒得選了,更何況一路上來,有了顧大娘在,中暑或者感冒發燒的情況基本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所以趙氏和錢氏都不會反對女兒學這些。

至於四個女兒,除了偶爾要寫稿子之外,也全部動起來了。

除了雅清不會繡東西外,剩下三個女兒的女紅都不差。她們三個也要學織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