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的第一個月過去,從南方吹來的暖風不斷北上,和北方來的冷空氣交匯,降雨帶不斷北移,使得鳴門村難得迎來了稍顯乾燥的時節。
原本奼紫嫣紅的漫山遍野,大部分開始變得深藍翠綠。
從茶之國傳來的習俗,加上相近的地理環境,使得這裡天然就是經濟作物的種植地。
最讓砂忍們看重的主糧,反而在這種地形複雜的高海拔丘陵地帶,有些水土不服。
被劃歸砂隱村管轄的三角洲區域,土地也還算肥沃,可也經不起破壞性開發。
在大丸的規劃中,這一大片土地,除了輸出茶葉,就屬瓜果養殖、藥材、罐頭、酒飲料等還有點看頭。
剩下的,只能靠地利優勢,往商業之都和旅遊聖地上走了。
當然,首先得將這塊領地能夠正常運轉的支撐——運河貫通。
如此之長的運河,如果沒有自木葉村“根”忍者那裡接手的地下網路,以忍者的力量,想要將其貫通,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將人為破壞的地宮清理乾淨,坍塌的水脈連線起來並拓寬之後,自東北往西南方向的地下運河終於開始有點樣子了。
光線不太好的地下,一條小木船,載著大丸和手鞠順著潺潺流水緩緩向前,穿行在不時響起陣陣回聲的隧道中。
“花了那麼多錢,安排瞭如此之多的人手,效果還是不錯的!”
大丸指著前方離水面近三人高的頂部說道,
“如今勉強能通行小型貨船和客船,老式帆船桅杆太高,暫時無法走地下運河……”
手鞠不時裝模作樣地點頭,聽著大丸吹噓花費巨大的工程是如何如何重要,冷不丁地問道:
“這條運河總得有個名字吧,你準備叫什麼?”
“鳴門運河!”
大丸直接了當地答道。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木葉村的矮冬瓜……”
“就是蹭他的熱度,那個小子在這一帶,尤其是波之國附近名字還挺大的……”
那邊有個鳴人大橋,這裡也不甘示弱,鳴門運河也得打響名頭。
還有一點,大丸得少說兩句,不能讓手鞠知道,當年那個矮冬瓜,身高都快超過她了。
在如何長高這個領域,手鞠明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後勁不足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這麼多年,好吃好喝,鍛鍊也充足,最後營養也不知道長到哪裡去了。
事實上,大丸原本對自己身高的期望值也不太高,不管是母親吳葉還是祖父和塵,也不怎麼挺拔,據說已故的父親也不咋滴,勉強達到砂忍平均身高的樣子。
可後來,精神力強大的優勢發揮出來,身上有右近、白絕分身、地怨虞等一些列加持增益狀態的東西后,近兩年明顯長高了不少,原本略超過一米七二的千的樣子,現如今看大部分忍者都有一種鶴立雞群之感。
再加上仙人模式修行成功,將體質的優勢徹底開發出來之後,處在青春尾巴的大丸,估計還能再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