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章北辰縣

北辰縣。

細雨濛濛,愁煞人。

天涼,冷風,冷雨。

靜謐的官道上,車馬緩緩前行。

“北辰縣是上縣,有一萬五千戶,人口六萬,當然這是三年前的統計。”

“大遼有律,五年一審計,三十年一上洛,天下郡縣州府都要派人前往公車署,邊遠縣城往往要提前數月派出人手,方才不失期。”

“如是按照人口繁衍增速推斷,三年後大概接近七萬人了,算上被各家大戶隱沒的黑戶,怎麼也能再多出三成,算成十萬也未必不可。”

丁當坐在馬車內,點燃了一個小火爐,熱著茶水,就著點心吃著。

對面丁玉辰正翻閱著一卷書冊。

這是買官的贈品,關於北辰縣的地理文書,其中就包括《北辰縣誌》。

大遼開國時定下的國策,命各地縣衙定期撰寫縣誌,記載一些奇聞異事,乃至於當地大事。

沿襲至今,已經成為一項傳統。

透過查閱縣誌,能瞭解到當地的人文地理,乃至於過往大事。

對本地人不能說沒用,只是聊勝於無,只是像丁當這種外地來的散官多了一個快速瞭解治下區域的渠道。

這裡有必要提一句,就是鐵打的小吏,流水的散官。

類似於那些沒有品級的小吏,他們大多是當地出身,子承父業,數代都傳承一個職位。

這是為了便利這些小吏行事,與當地人打交道還是當地人畢竟方便。

縣令這種散官又有所不同,首先有任期限制,大多是三年一任,最多連任一次,也就是最多待六年。

這是為了防止地方官做大,不利中央。

歷來不乏被下屬架空的縣令。

比如那些只懂得舞文弄墨,對於時政一竅不通的官老爺,很是有不少被矇在鼓裡的。

“我這次就是來造反的,所以縣衙六房之中的人,一個都不想留,替換掉只是遲早的事情。”

“只是讓我煩惱的事情,就在於無人可用。”

“我也沒有幕僚,也沒有家族支援的人才,一時半會兒根本找不到能夠運轉縣衙、處理政務的能吏。”

丁當看著姐姐,放下了手裡的杯子。

“姐姐,不如你來幫我一陣吧,以姐姐的本事,當個戶曹綽綽有餘。”

縣令,尊稱縣尊、百里侯,掌握所管轄區域的行政、司法、審判、稅務、兵役等大權。

縣令下設縣丞、主簿、縣尉、典史等。

再次,就是六曹,也就是小吏了,刀筆吏,過去用小刀在竹簡上刻字的小吏。

戶曹、吏曹、禮曹、兵曹、刑曹、工曹,共六曹。

縣衙雖小,職能一樣不缺,故此也有“縣衙小朝堂”的說法。

丁玉辰的本事,不要說充當戶曹,就是直接入內閣都綽綽有餘。

不信?

這還不是吹的。

丁玉辰識字,讀過不下五百萬字的書籍,這就勝過全天下九成九的人了。

這個年頭,能認識一千個常用字的,都是少見,起碼家中也是富裕。

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只知道自己的名字怎麼寫。

其次,就連世家子弟,能接觸到的書籍也有限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