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蓁和蘇慎這裡折戟而歸,村裡人又把主意打到了當時已經十七歲的郭楊和已經十四歲的郭松身上。
他們有的是為自己女兒謀算,更多自己沒有適齡女兒的,則是為了家裡的侄女、外甥女在不斷籌謀。
郭嬸子倒是很想趁此機會給郭楊找個媳婦兒,奈何郭楊卻半點兒沒有說親的意思。
他現在一門心思只想學武、認字、打獵、種田,一方面可以長本事,另一方面也可以攢家資。
郭楊相信,只要他有了家底兒,有了本事,他和郭杏兒的親事都將不再是什麼難事兒。
早在他父親剛剛過世的那些年,他們一家可沒少被人挑揀,而他們被人挑揀的最大原因,無非就是家徒四壁、孤兒寡母。
現在他長大了,又跟著蘇慎和孟蓁學了本事,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撐起這個家,而那些原本看不上他們一家三口的人,也開始不加掩飾的捧著他們。
能夠被人抬頭看,郭楊當然也是開心的,可這份開心卻並不足以讓他失去理智。
他很清楚,這些人看上的並不是他,或者說並不完全是他。
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或許是衝著他有本事、能掙錢,但更多人卻還是衝著他與蘇慎、孟蓁的師徒關係。
這種趨利而來的人家,郭楊才不想和他們變成親戚,也不想娶他們家裡的閨女、侄女、外甥女。
小夥子打定主意,堅持不肯在這個時候說親定親。
郭松因為年紀還小,郭二叔兩口子倒是沒有急著給他定親。
甚至孟蓁他們除服之後,郭二嬸兒還幫著郭楊勸了郭嬸子一回,讓她不再每天為了郭楊的執拗和年齡而倍感焦慮。
“說起來,阿慎和蓁蓁年紀也不小了,尤其是阿慎,他是不是也該開始張羅親事了?”
妯娌兩個說著話,郭二嬸兒突然就把話題轉移到了蘇慎和孟蓁這裡。
郭嬸子搖了下頭,“那兩個孩子比我家阿楊更不著急,而且他們還不怕得罪媒人,要我說啊,他們十有八.九是不打算在咱們這十里八村跟人結親的。”
郭二嬸兒早有預料,心裡卻依然控制不住的深感惋惜,“那兩個孩子人才多好啊,這要是他們肯鬆口,我覺得就是鎮上的那些大戶人家,怕不是也要搶著和他們結親。”
郭嬸子擺了下手,“這就不是咱們應該操心的事情了,你別忘了蓁蓁他們也是有長輩的。”
說到這個郭二嬸兒就忍不住起了八卦之心,她低聲詢問自家嫂子,“那你知不知道,阿雲他們兩個咋還沒有成親?”
郭嬸子不太贊同的睨她一眼,但是卻老實的沒有吊她胃口,“阿雲是打算等蓁蓁他們出了孝期,她和小武再辦喜事,這樣蓁蓁他們就也不用因為守孝刻意迴避了。”
郭二嬸兒頓時覺得,郝夢雲真是太在意孟蓁這個徒弟了,她一邊幫著郭嬸子給菜地澆水,一邊忍不住低聲感嘆,“阿雲他們倆對那幾個孩子可真是掏心掏肺。這要是沒有他們,那幾個孩子肯定不能把日子過成今天這樣。”
“誰說不是呢。不過蓁蓁他們對阿雲和小武也是一樣的掏心掏肺。兩好嘎一好,這是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