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分兩步,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沒有淋巴結轉移,貿貿然為患者做頸側區淋巴結清掃,會加大手術創傷;但如果遵循穿刺結果而放過淋巴結,萬一日後轉移復發,那等於這次手術完全失敗。
即便是分兩步,手術風險也相當之大。因為甲狀腺的位置實在是太特殊了,它在頸部,屬於人體的“生命線”,人的大腦,透過無數的神經,經過脖頸,這才連線到身體的其它部位。可謂交通要道!
在這個地方動刀,步步驚心,即便是小切口。
所以周喬他們慎之又慎,將塗女士轉到了加州大學醫療中心,打算藉助那邊的普羅米修斯3000手術機器人,藉助其高畫質視野。
但即便是手術機器人,也要相當小心。因為機器人也是由人操控的。
周喬小心操刀,繞過塗女士脖頸上精細的血管,一邊給墨菲和絲黛芬妮講解注意點,一邊手術。
終於,在大約半小時後,成功切除病變的淋巴結部分,將之送去活檢。
這麼大的“主體”部分拿來活檢,就基本上不可能出現假陰性的狀況。
檢測專案走的是加急服務,當檢測結果出來的時候,三人很慶幸,果然,跟最初的判斷一樣。
患者的甲狀腺R頭狀癌已經擴散至淋巴結,必須切除所有病變部分。
全面清掃手術開始。
這個過程,好比雷區排雷,涉及範圍極廣,每一步都要小心,而且還不確定到底哪裡有,得一步一步探查。周圍又到處都是脆弱的神經、血管,而且錯綜複雜,縱橫交錯,稍微碰斷一根,都會造成異常嚴重的後果,即便再接上,也有可能會留下後遺症。
有時候即便沒有切斷,但是“牽拉”過度,也會造成後續康復過程中的一些後遺症。因為神經在牽拉的過程中,會遭受輕微的損傷。
這種“精密”的東西,即便是稍微損傷,傳達的生物訊號都有強弱之分,就影響了人體某個地方的“效能”。比如原本對方手指很靈巧的,但是做過這個手術後,會發現,手指變得比以前笨拙了。
周喬他們就是要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
最終,患者的雙側甲狀腺和右側頸側區淋巴結被完整地切除清掃,清掃範圍內的頸動脈、頸內頸外靜脈、副神經等重要功能性管道被完整保留,術後的病理檢驗結果與術前評估結果如出一轍。
塗女士的這個“隱疾”,算是發現得早,手術也算及時,最重要的是,她遇上了周喬這樣的國手,術後恢復得相當棒,不存在任何後遺症和併發症。
同樣的手術,換了其他醫生來做,可能就是術後各種“麻煩”。
甲狀腺癌實際上是一種進展較慢的實體腫瘤,屬於“懶癌”的一種。
與其它惡性腫瘤不同,懶癌的“野心”並不大,沒有多少“擴張”的慾望,在病程早期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臨床統計資料顯示,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是透過體檢發現自己患有這個癌的。
但是,這種“懶癌”,如果不及時清除,一旦轉移擴散,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甲狀腺癌主要分為甲狀腺R頭狀癌、濾泡狀甲狀腺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甲狀腺髓樣癌。其中甲狀腺R頭狀癌是最常見的型別,佔甲狀腺癌總髮病率的60%~80%,女性發病率遠高於男性,隨著病情發展,腫瘤會壓迫或侵犯臨近器官組織,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吞嚥困難、頸靜脈怒張、聲音嘶啞等症狀。
這種癌,無論癌種和癌灶大小,都具有淋巴結轉移、周圍組織侵犯的可能,一旦有了結節一定要重視並儘早就醫,尤其是對於童年有過頭頸部輻射暴露史、甲狀腺癌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長期碘攝入不足,長期疲勞,有不良情緒等的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甲狀腺相關檢查。
一旦確診要在專業的醫生的指導下儘早開展治療流程,透過規範的藥物、手術等綜合治療,大部分的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預後效果。
……
鳶尾花診所門前的軟木橡樹,枝繁葉茂,巨大的華蓋在冬日的西北風中左右搖擺,就好像招財貓的手在迎客。
終於又有一位合適的醫生前來面試,周喬很滿意,診所又添一名大媽。
這名大媽叫耶納德·霍爾特,名字偏中性化,矮矮胖胖,能說會道,有點像油畫裡走出來的婦人,年紀也不大,才四十八歲,但是看起來快六十歲。
沒辦法,西方人不懂養生之道,雖然她工作一直都很輕鬆,家境也富足,但就是老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