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河坊街,人山人海。這裡曾是南宋國都的“皇城根兒”,宋朝雖然屈辱,但是經濟繁榮,南遷之後,依然醉生夢死。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河坊街,自古以來就是熱鬧喧譁之地。
楊雪俊臉色蒼白,蠟黃,由於仍在經期,她身體有些虛弱,便沒有到處閒逛,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家小館,點了幾道美食,坐在角落裡靜靜休息。
這家店的羊肉燒麥相當不錯,皮薄餡大,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齒頰留香,就是個頭太小。楊雪俊是典型的江南小家碧玉,櫻桃小嘴,但是吃這種燒麥,也能一口大半個。
少了一點北方的豪邁,但卻多了一些江南美食特有的精緻與回味。
江南的美食,份量都比較小,楊雪俊吃了整整一籠羊肉燒麥,又喝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雜湯,幹了兩碟小點心,吃飽喝足,就舒服多了。
不得不說,美食真的是一種治癒心靈的絕佳方式。
很多人減肥減不下來,就是因為,心情不好時,趕緊吃一頓壓壓驚,舒緩舒緩。
等到下午快一點的時候,提前三分鐘,楊雪俊如約來到了胡慶餘堂名醫館的那間306診室。
老專家許醫生慈眉善目,招手讓她過來坐下,然後將門關上,就開始準備給她針灸。
許醫生拿出一套銀針,從裡面挑出一支長約三寸六分的毫針,用酒精棉球輕輕擦拭消毒。
對於一般的針灸師來說,用銀針其實不如用不鏽鋼針,因為不鏽鋼針的硬度和韌性更強,而銀針太軟,操作不當還容易斷在穴位裡,造成醫療事故,而且銀針的成本也更高。
但是許專家是一方名醫,祖傳的歧黃之術,從小用慣了銀針,還是銀針順手。
“我要給你針灸九個穴位,第一個就是百會。”老專家開始給她的百會穴用針,輕輕捻轉,施以平輔平瀉之法。
百會,位於人體頭部中線和兩耳尖連線線的交叉處。最早見於《針灸甲、乙經》,屬督脈,又稱“三陽五會”。《艾菜編》雲:“三陽五會,五言百也”,意思是百脈相通之處。
百會穴是臨床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是各種疾病的主要穴位。
很快,楊雪俊就感覺到頭頂處溫溫的,似乎有一股微弱但是舒適的氣,在那裡繚繞,心中不由暗暗稱奇,畢竟,這是她第一次體驗針灸。
她卻不知,其他人做的時候,很少有這種感覺。
“氣感”,哪裡是那麼輕易就能體驗到的?旁人最多感覺到酥酥麻麻,或者溫熱清涼,有的人甚至完全沒有感覺。
同樣是許專家的技術,但是病人自身的感受,因人而異。
如果非要深究,只能歸結於“天分”、“中醫敏感體質”。
中醫種子初次體驗中醫之療效,自然與眾不同。
當然,這也是因為許專家技術高,若是來個普通的針灸師,哪怕楊雪俊“天分再高”,也不會獲得如此強烈的“氣感”。
這種奇怪的體驗感出現,勾起了楊雪俊心中對中醫的驚奇與興趣,此時,命運的齒輪就開始緩緩旋轉。
……
百會穴針畢,老專家就讓她脫去外套,躺到床上,房間裡空調開得很暖和,脫掉外套,出門的時候再穿,反而不容易感冒。
另外就是,衣服少,方便操作。
待楊雪俊躺下後,老專家就撩起她的上衣,用手輕輕揉她的氣海穴。
這個穴位,在人體的下腹部,也就是小腹。如果在肚臍與恥骨上方畫一條直線,將其分成十等分,從肚臍往下,約十分之三的位置,就是氣海穴。
相對來說,由於靠近陰私,摸這個穴位是比較敏感的。
好在醫師是一位老奶奶,現場也沒有外人,所以楊雪俊很放得開。
“你這個病,不是簡簡單單的經血過量,如果用現代醫學的講法,應該是排卵障礙導致的子宮功能性出血。”老專家揉搓了約莫一分鐘,就轉身取來一支粗大的艾條,一邊點火,一邊說道。
“啊?沒有排卵?那我以後能生孩子嗎?”楊雪俊一驚,她還憧憬著,給周喬生幾個小寶寶呢。
上次,在燒烤酒場和周喬小酌怡情,她甚至都想好了幾個特別好聽的寶寶名字。
現在說不能排卵,那豈不是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