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風波似乎就這樣平息下去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尹傑以為,一個人犯錯的根子如果不改掉,以後一定會繼續不斷地再犯。如同寧昊然這樣的老闆,自詡聰明而視員工為家僕,喜歡把人玩弄於股掌之上。如果這種想法改不掉,即使他偶爾顯露寬容大方,終究也不過只是曇花一現。
這個道理她相信其他很多人都明白。所以,正如自己有著小打算一樣,她相信其他人也都有自己的計劃。
不過在經歷這一場風波之後,估計能得到相當一段時間的平靜了。尹傑時刻提醒著自己要繼續保持與Bella的良好關係,同時適當加強與其他幾位Head的合作互助。此外,除了努力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績為自己增添砝碼之外,她增加了與其他國家大使館和經濟代辦處的交際。與此同時,藉助工作之便,與國內各級政府、行業協會,以及各大企業的溝通也在逐步加強。
在其位,謀其政。她當然會把LS的工作做到更好。
與此同時,她也想為自己編織出一張連通了政界商界的高質量關係網路。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她希望可以據此攻守自如。
回想剛過去不久的這場風波,除了寧昊然那種酷愛折服“真正看重的人”的怪癖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不就是“授責不授權”?Alim以一個業務部門負責人的身份,被迫一力挑起了專案開發、專案調查、專案談判、專案簽約、專案財務,以及人力資源的全部責任,卻又完全得不到身後老闆的支援。簡而言之,即使身為部門總負責,他能有的權力只是找專案談專案利,至於簽約?對不起你沒有這個權力。想呼叫人手?你沒有這個權力。要撥款?你更沒有這個權力。
尹傑曾經旁聽過寧昊然和Irene的一次爭執。
寧昊然:“這件事你為什麼不提醒我?現在這樣子你需要負全責!”
Irene:“我一早就提醒過你啊,寧先生。我還提醒了不止一次,還都有其他人在的,比如...”
寧昊然:“既然你的想法完全正確,而且也事先提醒過我,那我怎麼可能不採納你的意見呢?那說明你提醒的方法不對,你沒有把可能的不良後果跟我鄭重說明。你為什麼不採用我能聽進去的方法來提醒我呢?你看,這還是你的責任!”
Irene:... ...  一臉的生無可戀。
&n、Steven...這樣的高階主管,業務能力毋庸置疑,對公司的忠誠度也已透過大大小小的業績得以驗證(否則也不可能坐上這個位置),如果他進行適當授權,並加以一定的規則約束的話,專案的進展一定會更加順利。
當然,授權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稽核、複核、授權、監督、追責制度。當然這已經涉及到團隊建設的問題了。
因此,當何宇新提醒她該培養手下人的時候,尹傑對此沒有絲毫猶豫。現在LS業務剛走上正軌,專案還不算多,她領導這麼一個小團隊基本上能夠應付。可是以後呢?一旦局面如尹傑所策劃的那樣鋪展開來之後呢?難道依舊每個專案都由她親自策劃,親自監督實施?真這樣的話,估計過不了多久尹大小姐就得香消玉殞了。
至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在自己培養出兩個有用之才之後被他們所取代?控制慾超強的寧昊然完全有可能這麼做。一個明晃晃的例子,寧氏策劃的員工中除了Irene之外,內部工齡超過一年半的只有Bella。可見,無論出於成本控制還是人心控制,寧昊然都極有可能會這麼做。
即使他想這麼做,但是,有沒有問過TH的意見?Erdmann和Marcus想要一個什麼人?是有能力,能夠大刀闊斧開拓局面的人,還是一個只能把專案做好的人?即使自己看走眼了,Erdmann也認同寧昊然的做法,那麼其他的機構、企業全都會看走眼嗎?“是金子都會發光”,何況還是處於不斷磨礪之中的金子,散發的光芒人人都能看到。
看著自己剛完成的半年度報告,尹傑開始把LS的團隊建設提上日程了。她把剛寫完的半年度報告存好,又開啟一個空白檔案,開始落筆:《LS團隊建設計劃》。
什麼是團隊?關鍵在於幾個特點:一是共同的目標,二是成員之間分工不同但能形成互補,三是所有成員一起承擔工作責任、享受工作成果。
因此,要進行團隊建設,首先需要制定出共同的願望和目標,其次完成團隊成員的角色分工並形成協作體系,最後則是完善協作規則,制定專案跟蹤、評估、追溯制度。
尹傑花了好幾天琢磨起草了這份計劃,同時郵件傳送給了Erdmann、Marcus,以及寧昊然徵求意見。
&nann 和Marcus 對這份計劃大加讚賞,特別稱讚了其中的工作協同體系和評估制度設計,鼓勵她繼續努力。寧昊然的回覆則比較簡單粗暴——他直接把設定的工作目標給翻了一倍... ...所幸他沒有cc其他二人。
尹傑不由苦笑。她拿著計劃書走進寧昊然的辦公室。
進門前深吸一口氣,做好準備擺事實講道理。本來麼,就現在這麼小貓兩三隻,怎麼可能達成那麼高額的工作目標?
一小時後出門,尹傑臉上帶著欣喜的笑容。出乎意料的是,在她的苦口婆心之下,寧昊然不僅認同了Erdmann二人對這份計劃書的評價,還特地主動提議撥出一部分經費讓她用於團隊團建。
三個人的團建,尹傑想想著那情景就覺得好笑。
然而,從來對成本錙銖必較的寧昊然居然主動開口撥款了,難道不得好好利用嗎?錯過這次機會下一次不定什麼時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