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1 國公夫人教女(1)

11 國公夫人教女(1)

青娟很快就拿著帖子回來了,燕國公夫人難得有機會和女兒這般相處,教導是其次。

興致勃勃得將帖子在桌上攤開,又抽出了其中一張空白的和帖子差不多大小的紙張。

“別看這一封小小的請帖,其中門道也是不少,不說樣式,光是規格就分好幾等。”

不消吩咐,王嬤嬤已經使青娟將對賬那桌上的筆墨勻過來了一份,燕國公夫人便在紙上從右往左寫下幾行字:

燕國公府

主母陳秀玉

次子燕還林

長女燕築林

次女燕舒文

三女燕敏學

雍朝女子習字,大多都是練的小楷,燕國公夫人卻是寫的一手行書,燕築林看她行雲流水,一筆揮就,還叫了聲“好字”。

“頭一等,稱作白帖,也叫平帖,便是我們府裡最常收到規格,請帖中附有空白的回書,並不限定賓客人數,咱們幾個人赴宴,就寫幾個人。”

燕國公夫人用的是管事們對賬的清墨,清墨味道普通,紋理和光亮也一般,但特點就是乾的很快,舞文弄墨的場面可能不合適,但日常用來記賬,寫信等很是方便,造價也不算貴,是以下到普通人家,上到世家大族尋常都會用到。

她寫罷就遞給了青娟,青娟輕輕吹了兩下,就裝了起來,並不擔心會糊,也不用夫人額外吩咐,就曉得是要往宋國公府送回去的。

“只不過這回書要在宴會之日,提前至少一天送到主家去,以便主家安排位置等事項。”

燕築林點頭,裝作恍然大悟的模樣,“原來如此,我說宴請的人家怎麼次次都能安排好差不多數的位置,吃食,還有進門的時候,一看請帖那接待的就知道我們是哪家來的哪幾位客人了。”

曾經的也燕築林確實有過小小的驚訝,當時初來乍到的覺得家家戶戶的門童都不是普通人,竟能記得每一個客人。

“那要是有人不寫回書呢?”燕築林又問道。

“這得看是哪家的人了,若是往上,甭管有沒有回信,那位兒都得安排的夠夠的,若是往下……我還真沒見過。”

燕國公夫人說到這,想起了一件趣事兒,笑了一聲道,“不過從前出過一檔事兒,有一家賓客回書沒寫清赴宴的人數,只說要去,臨頭那天,一家人去了十幾二十個,愣是擠掉了其他賓客的位置,鬧得主家很是沒面兒。”

這事兒有些早了,還是燕築林回帝都前。

雍朝帝都名為雍京,雍京外的人都是稱其帝都,城內的人大多就稱為京城。

燕國公夫人對這兩家其實都有些看不上,雖說宴會的人數一般都有定,但有經驗的都知道有備無患。

本來是那客家沒道理,多了二十個人,也不過就是二十雙碗筷的事情,主家卻擺不出來,結果主家成了更大的笑話。

若是換了他們國公府,別說二十個,百兒八十個的,她都能即刻安排出來。

當然這些話她也不便當著女兒的面說,權當個笑話說給女兒聽,讓她引以為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