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群中,皇帝們紛紛搖頭。
這就是一個智商正常的人,去看待那些嚴重降低智商的情節,所產生的後遺症。
而劉備也是鬱悶的不行,心想你們這些後人太過分了。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我知道你們很想去吹諸葛亮,說他料事如神,說他的能力牛逼的不行,
還需要劉備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這才能出山。
就跟姜子牙釣魚一樣。
這我都懂。
但是請不要把劉備當成傻逼好不好?
劉備可是堂堂的左將軍,那個時候大小也是個諸侯王。
雖然寄居在新野,但人家手裡面也是有十萬百姓的,找個人就這麼難嗎?
如果劉備連打探訊息都做不到,那劉備要他這些斥候探子幹什麼?
求求你們放過劉備吧,不要再給劉備降智了!
這智商都快成負數了。”
…………
宋徽宗嘴角抽了抽,陳通怎麼每次看問題的角度都跟別人不同呢?
你就不能按正常角度分析嗎?
最美瘦金體:
“提前派人去檢視諸葛亮的行蹤,這感覺像是去監視人。”
“我覺得這樣做太不禮貌了。”
“這要是讓諸葛亮知道,人家心裡面肯定會不舒服的。”
“所以劉備沒這麼幹,那才是正常情況!”
………………
陳通笑了笑,他並沒有去反駁,因為他只需要給別人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至於別人怎麼想那是別人的事情。
陳通:
“那我們就來看看三顧茅廬中第三個重大問題,那就是不合常理。
諸葛亮能夠高臥隆中,等著劉備前去三顧茅廬嗎?
如果劉備不去三顧茅廬呢?
諸葛亮難道一輩子要高臥隆中做一個農民嗎?
顯然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諸葛亮自己就在荊襄貴族的圈子裡面散佈訊息,經常自比管仲,告訴別人他有大理想。
這就說明,諸葛亮總有一天想要尋找一個大勢力去投靠,然後成為別人的謀主,
並且他還不是一般的出山,必須有別人重用他,更甚至是隻用他一個人。
一個有著這麼大抱負的人,他怎麼能夠坐在那裡等待著劉備上鉤呢?
如果劉備沒有從別人的嘴裡聽到諸葛亮有多牛逼,一輩子都不願意去找諸葛亮,
那諸葛亮這一輩子豈不是要默默無聞,無法實現他心中的抱負。
這會被那些荊襄士族們笑掉大牙的。
所以,從常理來看,諸葛亮要投奔劉備的需求,那是遠遠大於劉備要找到諸葛亮的需求。
劉備需要的可不是諸葛亮一個人,他需要的是一群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