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章 舉朝待命(求訂閱)

“也就是說,大宋現在可以動用的軍事力量,只有7萬!”

......

“新崖山,以及大宋各個城池的土人,現在16萬。在南方各礦藏之地,還有10萬傭工。”

“加在一起,一共26萬。這些都為大宋僱傭,已經超過了宋人總數。”

“禮部派遣禮使的土人城邦有28座,其中,奇布查八部皆有宋使,瑪雅6城、阿茲臺克13城、庫斯科1城”

“受陸相等人在各城宣講理學的影響,除了奇布查八部尚且溫和,其餘諸城都先後對大宋表達過不滿。”

“上個月,在庫斯科城還發生過禮官被人襲擊的事件,死傷數人。但庫斯科國王的態度值得商榷,只是遣使來表達的歉意,並未處置肇事者。”

趙與珞把扶桑大宋從軍事到民生,再到外交的情況,詳詳細細與眾人分說。

雖然張世傑等扶桑臣子對此都是瞭然於胸,可是出於朝議的習慣,還是聽的很認真。

等到趙與珞說完下來,換謝疊山上去細講中原、東瀛四島,以及北條時宗朝的近況和詳報,眾人聽的更是認真了。

“元軍現在60萬大軍屯於東瀛,由伯顏與張弘範二人總領。”

“遲遲未渡洋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忽必烈很謹慎,對渡洋船隻,還有沿途探索的要求很高,以保證萬無一失。”

“另一方面,則是元朝國力之限,無法支撐這麼大規模的渡洋作戰。忽必烈需要先穩固江南等地,平息叛亂,將戰區化為糧產區之後,才有底氣出動。這幾年,他也一直在做出努力,對江南等地百姓溫和很多。”

“如今,隨著羅平義軍,還有德慶義軍出走四川,湖廣、江浙的叛亂基本平息。估計最多兩年,便可成行。”

“而且,忽必烈深知此行甚遠,所以60萬元軍不但攜帶了戰爭兵械,還有大批牛羊,以及農墾物資。他是打算一步一個腳印地蠶食扶桑!”

“另外,北條時宗那邊,有軍二十萬、民三十萬。自祥興四年渡洋登陸之後,三年間一直在深耕廣植。之所以沒有向南進兵,甚至探索都沒有,正是因為全民都在屯田,無暇分身它務。”

“目前,北條時宗最深入內陸的一個城鎮,已經接近大陸的中心地帶。因為有大面積草場的緣故,他從東瀛帶過去的蝦夷馬、東瀛馬種已經在壯大,開始組建騎兵了。”

這些東瀛的情報不是趙維自己拿來的,而是得益於錦衣衛在元朝的佈置,從元人手中得來的,比扶桑宋廷還要詳細。

不得不說,忽必烈在情報工作上,也下了不小的力氣。

謝先生一番詳報說完,眾人先是沉默半晌,隨後都生出一絲明悟——不可能!

不是不可能如成王和謝先生說的那樣,而是寧王的那個戰略目標,在這樣的態勢之下就不可能達成。

兩年...50萬!

事實上,即便沒有那麼多阻礙,也不可能有50萬啊!

扶桑水陸之軍全算上只有7萬兵,哪給你變出50萬去?

每個人的臉上皆有陰霾,甚至有點絕望。

沒辦法,差的太多了。

別說蒙元大軍,就連東瀛倭國也沒法比。

趙維看在眼裡,也不著急。

這是必然的,按照正常的思維,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是,話說回來,巴蜀一戰不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事在人為!

事實上,昨夜,趙維和文天祥等人就討論過這個局面,也拿出了一個粗糙的初步計劃。

只不過,沒有扶桑諸臣的支撐,還有他們對印第安人的瞭解和對扶桑各種資源的瞭然,那個計劃還施行不了,得繼續完善。

今天把這些人鎖在殿中,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而且,趙維還不能現在就把計劃拿出來,因為張世傑等人還沒適應這個狀態,他們的思路還是偏向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