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軍工了,就算是鋼鐵產業體系,在伊拉克境內也找不到全套的完整系統。
而一個鋼鐵生產體系,至少要包括鐵礦山、石灰石礦山、鍊鐵廠、鍊鋼廠、軋鋼廠、焦化廠、耐火材料廠、機修廠等生產單位。
只是這些東西,伊拉克真的找不出來。只有一些小作坊形式的存在,不但效率低下,質量更無法保障。
這也是為什麼蔡睿宸出售的武器,會很受歡迎的原因。
別以為那些武裝勢力,真的會拿那些小作坊組裝的武器去打仗,也會使用那些隨時都有可能炸膛的子彈,走上戰場。
那些戰場上使用的武器和子彈,幾乎都是國際軍火商的產品,那些伊拉克國產的武器,最多就是警戒和嚇唬平民而已。
常年交戰的各大勢力,誰都不會腦殘到去購買這些坊間武器交給士兵使用。
因為從鋼鐵到武器的整個工藝下來,任何一個環節都無法讓使用者信任,至於火藥,也是如此。
很多子彈裡面裝的火藥,根本就不是專業的火藥,不是土製的火藥就已經很不錯了。
裝那些高度提純的黑火藥,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一個是渠道,還有一個就是價格。
說得簡單一點,那就是現在的伊拉克,真的可以說什麼都沒有。
哦,當然要除了煉油工業,這可是伊拉克人的命脈,好歹也保持了一些下來。
只是開採出來的原油,幾乎也都是被裝船拉走,伊拉克政府也只是負責收錢,煉油過程,也很少在伊拉克本土進行了。
三分天下的伊拉克,伊斯蘭國自然無需多說,庫爾德人整天想著建國,伊拉克政府懦弱無為,哪有什麼安全的地方用以提煉原油。
工業發展,也自然全都發展不起來。
最可悲的就是那些曾經的工人和技術人才,不是全都離開了,就是死於戰火,在這一層面,完全處於空白。
所以,蔡睿宸現在真的是任重道遠,在什麼都沒有伊拉克發展,不亞於在原始社會,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國家重工業體系。
至於伊拉克的輕工業,總算不是太糟糕,畢竟那也是大量伊拉克賴以生存的行業。
以農業產品為原材料的輕型加工業,伊拉克現在還剩下畜牧、蜜棗種植業這兩種了,其他都因為惡劣的天氣,幾乎停滯了。
非農產品為原料的,如日用金屬、日用化工、日用玻璃、日用陶瓷、化學纖維及其織品、火柴、生活用木製品等工業。
這些都還有,但是規模普遍不大,和那些武器作坊差不多,少有成規模的工廠,也都是聚集在巴格達內。
畢竟也只有巴格達有比較穩定的消費群體,而輕工業產品大部分是生產消費品,一部分作為原料和半成品用於生產,如化學纖維、工業用布、紙張、鹽等都是人們生活必須品。
不過,就算有一定的輕工業存在,可在蔡睿宸看來,和沒有也差不多。
不成規模和體系,小作坊形式,註定存在侷限性。
所以,蔡睿宸只有任重道遠的感覺,就當這些全都不存在。
至於現在的他,真的沒啥可抱怨的,老天選擇了自己,一切從零開始也就是那麼回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