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在伊斯蘭國眼中那些重要的設施,或許在伊拉克政府眼中,確實是很有價值。
可是在蔡睿宸眼裡,那些東西都是垃圾,都是殘次品。
根本不值得為了那些沒有用的工業,去浪費士兵的生命奪取。
就在伊拉克政府左右權衡的時候,紅警兵團在打擊了一次伊斯蘭國的主動進攻後,便開始為全面炮擊進行準備。
結合原本擁有的火力支援營,在炮兵陣地後方的十公里後面,第二道炮兵陣地快速的修建了起來。
一門門重達八噸的175毫米重炮被武裝採礦車牽引到陣地上,大量的炮彈,在改裝後的車載小型吊裝裝置下,被卸下卡車。
一箱箱的炮彈,整齊的碼放在火炮的身旁,火炮上的自動填裝的機械臂,輕輕的夾起了七八十公斤中的炮彈,放在準備炮擊的炮架上。
後方,又是十公里的距離下,三十輛坦克殺手一字排開,粗大的炮管高高的仰起。
該炮兵陣地位於一出斜坡下面,挖掘機挖出了一個梯形的凹槽,正好讓坦克殺手停靠,陣地的上方,偽裝網也第一時間拉開。
為了更好的抵消後坐力,以免傷到了車載地盤的減震裝置,在坦克殺手那巨大的炮塔後面,兩個巨大的助梨在液壓系統下,伸出到地面,並且直接插入堅硬的戈壁土地內。
第四道炮兵陣地,而是繼續往後二十公里,就在馬林鎮的邊上。
同樣是一字排開,形成一個雁形陣的火箭炮發射車陣地,就顯得安靜很多。
因為他們不需要馬上展開攻擊,而是在必要的時候,補充火力空白。
所以他們並非炮擊的主力,只是作為必要的時候補充力量。
而在前面三道炮兵陣地上,還有很多士兵駕駛軍用工程車,繼續擴大炮兵陣地的規模。
因為在基地中,還有源源不斷的火炮被生產出來。
火炮,對於蔡睿宸來說,便宜好用,而且就在基地邊上的戰鬥,也不怕補給困難。
隨隨便便就可以生產出數千噸的炮彈,然後不用一個小時就可以送到陣地上。
廉價炮彈,以噸位來計算的價格,一噸也才一百資金,比起V1火箭炮那種動輒每一枚都要上百資金的價格來說,便宜還實用。
畢竟一枚炮彈下去,殺傷可比相同口徑的火箭炮威力更大。
就連強大的美軍和世界各國,哪怕擁有十分先進的作戰武器,依舊沒有放棄曾經的陸戰之王。
哪怕是二十一世紀,世界五大流氓,可依舊在研究更加先進的陸戰火炮。
就連英國這樣的傳統海軍國家,也都不惜花費重金向美國進口火炮,為自己的陸軍提高火力。
那些大陸國家就更別說了,俄羅斯目前的火炮數量依舊恐怖,印度的火炮也是陸軍最為重要的地面火力支援。
就連所有研製出來的運輸直升機,都有一個相同的指標,那就是是否可以吊運現役的野戰火炮。
但是現代戰爭,已經很少看到集中大量的使用火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