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是在現在,這樣的集體勞作,集體吃飯,集體分配的制度,依然在以色列存在。
所有人按照工作積分,一起在大食堂吃飯,所有的孩子全都到公辦上學,沒有人開小灶,每一個公社就相當於一個大家庭。
而在廢土基地中,蔡睿宸也進行了類似的分配,因為這些倖存者的情況,與當年那些猶太人是一模一樣的。
效果也十分的不錯,一個月的時間下來,有了一個個集體共同吃住,將建設也搞得有聲有色的。
而每天基地都會安排工作給他們,然後衣食住行也都將由基地提供,所有的小孩子,全都到集體學校上學。
雖然現在的廢土世界,還無法正常的延續後代,本來就導致很多人因此而絕望,感覺活著實在是沒有意義,但是在這樣的集體合作下,這樣的情緒,正在慢慢的減弱著。
人類不怕沒有希望,但就怕自我拋棄,蔡睿宸需要的是一群積極向上的子民,不是一群自暴自棄的懦夫。
如果只是對於那些小孩子,思想可以從小培養,但是對於那些大人,就需要集體的力量,讓他們充實信心。
當四周的人全都以高昂計程車氣打算活下去,那你又有什麼理由放棄?更何況現在的生活,已經變得十分的美滿,更加沒有放棄的道理。
所以,一萬五千人的倖存者基地,每天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了提高他們的覺悟,鼓勵所有人以更強的自信活下去,蔡睿宸也經常舉行集體的活動,以最熱鬧的氣氛,讓所有人儘快的忘卻失去親人的痛苦,迎接全新的生活。
說得簡單一點,蔡睿宸不希望這些倖存者的未來,因為過去的影響而被左右到。
其實蔡睿宸也真的是用心良苦,畢竟要是換成其他的安全區,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事情。
因為那些倖存者安全區的高層,連自己都照顧不過來。
至於那些倖存者基地,或許會有所不同,畢竟人數眾多,還是要照顧到大多數人的情緒,否則很容易引起結構的動盪。
畢竟有時候,武裝並不是絕對,特別是對於那些本來對就未來生活毫無希望的倖存者來說,在高強度的壓迫下,有時候死亡真的不可怕。
而一群不怕死的倖存者團結起來,那對於安全區來說,也絕對是災難。
所以,蔡睿宸相信在倖存者基地,那裡的倖存者生活應該會好一點,但是好到什麼程度,也只是一個相對比來說。
至少蔡睿宸可以肯定一點,全世界無論哪一個倖存者基地,都不可能像他這樣,照顧這些倖存者。
當然,這種照顧也不是無償的,蔡睿宸可不是什麼聖母,也不會平白無故去養著那些好吃懶做的人。
在這裡,想要每天穩定的生活,也是需要勞動付出的。
並不是說,伸出手就能夠得到施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好心人也幾乎滅絕了。(未完待續。